1月19日,2018年杭州市“百千万”双十佳颁奖典礼暨2019“百千万”金点子征集启动仪式上传来喜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规划转型”和“改革宅基地产权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两项工作荣获十佳基层样本。副巡视员黄瑚代表该局上台领取荣誉证书及奖杯。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对建德大慈岩镇和临安天目山镇开展“联百乡结千村走万户”蹲点调研活动。两年来,该局紧紧抓住“百千万”活动契机,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实践。
以大慈岩镇为样本,针对“乡村规划薄弱、落地实施困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认真总结近年来编制镇村规划、推广杭派民居等经验做法,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是聚焦党建抓引领,让规划更有生气。以大慈岩镇域规划为总项目和12村规划为子项目,针对性成立了市局、建德住建规划局、大慈岩镇规划(测绘)服务分队三方合力的联建临时党支部,。同时结合“结对帮扶”活动,把原局系统12个支部与12个行政村进行“一对一”结对。二是聚焦民需抓创新,让规划更接地气。在规划编制中,数十次到镇村深度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首创“规划工作坊”“参与式规划咨询会”等做法,虚心听取村民、乡贤、能工巧匠等意见。规划编制完成后,专门为镇村干部等非专业人员量身打造了《镇村干部规划手册》,用大白话阐述镇村规划内容。同时,运用“规划+行动”工作法,通过编制行动规划,把规划逐步变成计划、项目、清单和责任,在大慈岩镇村规划实施中起到较好效果。三是聚焦源头抓改革,让规划更有锐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杭州市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文件,构建基于数据大脑、智慧应用、大地模型“三大系统”为主干的智慧乡村管理平台,努力推进驻镇规划师和乡村规划员建设,去年为大慈岩镇乡村规划联络员举办了两期培训,并出台《乡村规划联络员工作章程》。
以天目山镇为样本,针对我市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呈现出“利用粗放、闲置较多、流转困难”三大典型问题,结合天目山镇乡村发展现状、痛点和诉求,会同临安区政府在天目山镇周云村、一都村开展了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破解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地从哪里来,人住哪里去,钱从哪里筹”等现实问题。一是紧密联建促落实。会同天目山镇合力打造“国土机关干部农村工作的教育基地、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示范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基地”的“三大基地”。选派了23名局机关年轻干部担任联村指导员,推动结对走访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调查员、宣传员、联络员、指导员的作用;在天目山镇设立驻点办公室,切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层层发动转理念。组织试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赴淳安、桐庐等地学习考察,邀请义乌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传经送宝、开拓思路,提升村委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三是创新机制助发展。科学编制“多规融合”的村庄发展一体化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开展违法用地整治推进村庄整治,共拆除和处置各类违建1.8万平方米,美丽乡村面貌得显现;创新宅基地确权政策,采取“确、拆、补、注”分类处理违建历史遗留问题,实现85%以上的登记发证率,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创新宅基地取得和退出形式,盘活利用用地。有61户村民拆除宅基地用于复垦,农户集中联建或入住多层公寓。周云村通过土地复垦实现收益1000余万元,一都村通过调剂置换方式为无房户和危房户解决了住房问题;创新农地流转经营,周云村流转农用地700多亩给当地供销社,实现了成片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每亩每年为村民增收800元以上;创新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宅基地有偿选位、超占有偿使用、经营性收取土地收益金,充分显化了村集体的宅基地收益。
2019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地发挥党建与社会创新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落实新使命新担当,实现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