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万物复苏
在这一支特殊的春日序曲中
爱,没有缺席
希望,没有缺席
我们,也没有缺席
这座城,让我们见证了驰援武汉、全民“战疫”、健康码、爱心捐款等一个又一个杭州“速度”和“温度”,一次次的感动和自豪化为了我们对她更为深厚笃定的情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美得坚毅,美得善良,美得包容;而那些沉淀在过往岁月里,她与生俱来的美,是否依然萦绕在您的心头?
那么,今天起,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了解她的前世今生和可期的未来。
让我们先从这条船开始,哦,不,准确地说,是“舟”。
这是2002年独木舟被发现时的模样,我说这是在木作加工的现场,你信吗?不信就听听专家怎么说的吧。“舟体周围打入多根木桩,在舟体底部有几根横木,据此推断,独木舟当时可能处于固定架空状态,被深埋在5米以下的泥土里,位置在跨湖桥村的东南边缘,靠近已经干涸的湖滩上,周围还发现了一堆木头,有剖木和整木两类。剖开的木料与独木舟平行摆放,截面呈扇形,显然源于一根整木。同时,还出土了木浆、石锛、编织物等,尤其是锛柄等木作工具较集中发现,所以,这应该是独木舟有关的木作加工现场”。
还记得中学物理学过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法吗,一测吓一跳呀,这独木舟距今近8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发掘与发现使我国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独木舟的古船文明国家之一。将浙江的文明史从河姆渡文化的迄今7000年前推了1000年,更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除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忘记说地址了,杭州有个萧山区,萧山有个湘湖,湘湖上曾经有座跨湖桥。如今,当年的跨湖桥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湘湖上多了一座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这艘独木舟正陈列在馆内。
西湖湘湖相距十公里左右,中间隔着一条钱塘江。
从外形看,你觉得像什么?里面是独木舟知识的海洋。
小编以前还专门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参观学习过,那里的小姐姐还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
这就是独木舟上的树疤
在距离独木舟头部位置往下2.3米处舟身有一个树疤。2011年,独木舟在文物保护施工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纯净水浸泡和药水喷洒,树疤处在脱水风干中有自然松动。原来,该树疤原本已经脱落,系跨湖桥先民修补完成。不光能制造,还能修补,先人们太牛了。用什么修补的呢?专家基本可以确定是大漆,大漆也是天然的粘合剂。在与独木舟一起出土的漆弓上,也曾发现漆的痕迹。
由此看来,8000年前的跨湖桥人已经开始适应和熟悉大自然,掌握大自然的一些客观规律,积累生活常识,并开始具体用于生产实践,掌握了用漆修补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