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公告公示>公示>建议提案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7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0-07-02 15:40 浏览次数:

民盟杭州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主城区产业用地集约更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77号)收悉。经会商市发改委并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实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新制造业计划”攻坚行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保持在300平方公里,加强空间要素保障,促进产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转型升级,杭州市积极发挥机构改革优势,推进杭州市产业用地优化布局、促进各项产业发展政策实施落地。

一、以空间规划实现产业用地要素保障

1.编制工业用地专项规划。通过地毯式排查,对全市所有合法工业用地现状进行调查,摸清了工业用地家底,掌握了存量工业用地供应潜力,对全市用地性质为28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实施“赋码管理”,实行规划严控,使用严管。编制完成《杭州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优化提升产业空间,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布局,在全市域范围新增45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其中20平方公里通过三年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市)具体地块,同时预留一定面积工业用地弹性空间,确保在2025年前全市工业用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公里。

2.落实存量工业用地“占补平衡”。为确保全市工业用地规模稳中有进,严格控制现有工业用地随意调整,我局建立了存量工业用地严管制度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机制,各区、县(市)政府、新区管委会也要实行准出严管,因规划实施等原因确需调整或减少存量工业用地面积的,应编制“占补平衡方案”落实补划,确保全市工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

3.推动产业用地有机更新。提案中反映的工业用地拆迁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杭州市自2013年起已开展相关研究,之后陆续出台了《杭州市工业(产业)发展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和《工业(产业)发展单元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市产业平台转型和后续管理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依据。西湖区编制了科技园工业(产业)发展单元规划,打造了全国首个云计算生态小镇“云栖小镇”,拱墅区完成了铁路北站产业发展单元,推动了智慧网谷创新平台建设,顺丰总部、新浪、360等创新型企业已顺利入住。这些产业发展单元在规划上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相对集中增建相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工业邻里中心。

二、以政策实施助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杭州作为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始终牢固树立“产业比高低、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的用地理念,推动产业转型与土地集约利用良性互动。为产业用地提质增效提供了系列政策保障。

1.存量挖潜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出台《加强空间要素保障助推“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办法》,鼓励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规划用地性质前提下,企业需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可按程序组织论证,在符合市政容量、交通容量、环境承载力、景观风貌等前提下,容积率宜高则高,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绿地率可在区域内统筹平衡。企业提高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的,可按容积率提高部分占提高后容积率的比例,折抵本地区工业用地面积。

2. 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意见》,统筹工业用地,确保稳中有增,不得随意调整土地的工业用途,规范全市创新型产业用地,提高用地效率,明确创新型产业分类和用地准入标准,可实行一次性整体出让,也可按规定采取“先租后让”分阶段供地。

3. 降低企业职工住宿用地成本。围绕制造业企业“职工住宿难”问题,杭州市出台《关于杭州市降低企业职工住宿成本和建立“退二进三”调节平衡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制定了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土地的配套设施用地上自建职工租赁房、产业园区企业集中建设职工租赁房、产业园区政府集中建设职工租赁房、突出贡献企业自建人才租赁房等四项措施。目前,余杭区、建德市多家企业已根据该政策开展职工租赁房的配建,钱塘新区、江干区等地陆续有企业提出建设需求,切实解决职工住宿,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以探索创新建立产业用地供应新模式

为加强统筹全市产业用地空间要素保障,我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了“读地云”,推出“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新模式,积极推动我市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全市统筹,工业用地出让有速度。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统一编制供应计划,统筹开展工业用地出让工作。2020年计划全市新出让工业用地不少于1万亩,占总出让用地比例不少于30%,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各区县(市)高标准开展工业用地做地、收储,积极按照标准地要求开展工业用地出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工业用地成交1810亩,占年度任务的18%,占总出让土地的37%。

2.首创“读地云”平台,要素保障有力度。在疫情期间,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手都要抓,两战都要赢”指示,首创杭州“读地云”,以“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为抓手,实现要素信息全透明,竞争环境全公开,服务企业全环节,通过“读地云”平台全方位展示全市产业用地空间布局图,实行工业用地线上“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模式,即通过在地价达到上限后,竞亩均税收,贡献大者得。3月2日,钱塘新区、建德市共有4宗工业用地实现了线上签约。

3.加强协作,政策保障有效度。我局会同市发改、经信、投促等部门,规范工业用地前期做地、政府收储、遴选招商、组织出让和加强履约监管等程序,强化公开公平原则,坚持开门招商、公平遴商,坚持产业引领,坚持“亩产论英雄”,确保招“好商”、招“大商”,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优质企业集中集聚。

四、以统筹服务推动产业用地高质量发展

提案中建议杭州市主城区的产业用地应注重集约更新的社会效益,对杭州的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局同发改、经信、投促等部门正在协作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我局迅速出台相关举措,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有关精神。

1. 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服务企业稳定发展。我局陆续出台了战疫情稳发展“惠企十条”和强保障促投资助发展十二条政策,通过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等项目用地指标、实施审批绿色通道、减免土地相关费用为企业减负,通过保障重点项目土地、加快产业供地和项目建设、优化服务扩大政策覆盖面和惠及面。截至3月底,结合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我局系统陆续为12家医疗单位、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出的1000余亩用地需求进行办理,并敲定全省首块“先行用地”,支持建德口罩生产企业20条生产线顺利开建,累计受理30多家企业延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延期缴纳出让金,仅主城区通过“全城网办”办理抵押融资贷款35亿多元,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2.优化产业用地出让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为加强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合同监管,优化土地出让合同、交地协议和履约监管协议,从供地源头明确监管的责任主体和服务内容。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或其指定机构与受让单位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书,明确产业项目行业门类、投资、产出、税收等要求,并对产业建设项目实施履约监管。

3.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杭州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于2019年1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快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等。目前,市发改委以开展实施两业融合试点申报工作,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沟通。

4.统筹产业平台发展。一是强化重要产业平台资源要素保障。2019年7月,市发改委出台了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产业平台布局指引,重点支持35个重要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承载力,完善用地保障机制。每年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原则上重点保障上述平台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推进产业平台资源整合落地。借鉴钱塘新区经验,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原则,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利用,提升产业平台质量。2019年8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至2020年3月,共有3个制造业项目和7个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53亿元。三是持续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在今年3月2日杭州市召开的全球产业用地招商工作中,通过地块产业导向设定,加强了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数字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落实到招商引资环节,促进制造业项目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加大对产业用地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助推“新制造业计划”的实施,聚焦城市国际化,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文章;聚焦城市治理,重点做好释放政策红利精准服务企业文章。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监督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及时指出不足,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0年5月14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