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大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今天“云上观展”系列将重磅推出位于杭州的一处早在1936年就被发现的遗址——良渚遗址,它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在被考古学家发现后的第82个年头,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看看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这意味着什么呢?听专家怎么说:“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还有学者认为:”它的存在,使中华文明有了一块可以与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文明遗址并列的文明圣地”。
看1000年历史到北京,看2000年历史到西安,看5000年历史到杭州。
不知您是否和小编一样好奇:五千多年的良渚先民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随着考古研究不断深入,良渚先民的生活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良渚人如何选址?
良渚时期出现明显的城乡分野土地空间布局
良渚古城位于山区与平原交汇之地,背靠天目山丘陵,面向广阔的河网平原,周边地区正好是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C字形盆地。发达的水系连通太湖,广阔的平原湿地适宜发展稻作农业,广袤的山地潜藏着丰富的玉石木材和动植物资源。可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应是良渚古城选址于此的原因。
良渚人如何建城?
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湿地上兴建的,专家介绍说,当时,人们先在湿地上堆起墩台,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宫殿。古城的规划营建经历四个阶段:营建初期,古城外东北部已有贵族墓地;随后,良渚先民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兴修水利,建王陵、设作坊,初步形成了古城各区域格局;接着,良渚先民们修筑城墙,营建古城内城;最终,良渚古城外城的营建标志着古城格局的形成。考古学家测算了工程量,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良渚古城有100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的上城区与拱墅区。西北部是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接着先是一圈外郭城,包围着631万平方米的面积,再是一圈城墙,内部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墙的中心才是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这也是我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起源。
良渚人为何建水坝?
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外围水利系统呢?
良渚位于太湖平原,海拔只有两米多高,西北为天目山,良渚古城有一条小溪穿城而过,它叫东苕溪。历史上,东苕溪是浙江省洪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选择住在这里,首先要保证安全。
聪明的古良渚人一边在上游修建水坝,一边通过堆筑台地改造湿地的居住环境,并用木板形成码头,方便船只停泊往来,这种沿河而居的风貌延续至今。
在这么一个水患重灾区,古良渚人在无精准的测量仪器和科学手段的情况下,徒手建筑的水坝竟然挡住了暴雨的侵袭。外围水利系统由11条长堤和短坝组成 ,是迄今已知世界最早水利系统,距今约5000年。
良渚古城水利系统具有防洪蓄水、灌溉农田、调节水系和运输用水等综合功能。
无论是古城还是水坝,这些工程所用人力、物力、财力需要高度集权和复杂的社会组织才能完成。由此,可以见证良渚古城时期的社会结构已经具备了应对如此复杂需求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良渚人吃什么?
安全要保证,温饱也得解决,在莫角山宫殿区以东几百米,重见天日的二十万斤稻谷虽已炭化,但却依然颗粒分明,证明古良渚人不再依靠采集坚果充饥,而是学会了稻作农耕,过上了田园生活。密布的河网,也让先民们掌握了高超的网捕技术,由此放弃了低能量的贝类,转为吃鱼。
随着大量劳动力被工程建设占用,人们由原始狩猎转为圈养家畜,从出土的动物骨骼来看,家猪成为了主要肉食,直到今天,稻米、水产、猪肉依旧是江南水乡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搭配。
良渚人怎么出行?
据专家介绍,良渚古城有9座城门,但只有1座陆门,剩余8座皆为水门。另经考古发掘证实,良渚人的常用交通工具,有用单根树干挖成的独木舟,以及用竹材捆扎而成的竹排。为这些竹制交通工具提供推力的,既有简单的竹撑杆,也有制作精细的木船桨。这两者也均被发现于良渚古城遗址区的河道中。
良渚先民临水而居。考古队员在古城内发现过良好的木构护岸遗迹。当时的河道两岸分布着成排房屋和临水码头,先民乘独木舟、竹筏穿梭其间。在优越的水上交通环境中,无论是主食稻谷,还是建筑材料,或者陶器等日用品,都可以通过水路交通运输到城内。
良渚人崇拜什么?
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纹饰主题,也是神崇拜最直观的表现。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部是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的面目,下部是飞禽的利爪。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良渚知识,还可以去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
昨天的良渚古城,是今天的“古杭州”;今天的杭州,是昨天良渚古城的延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