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紫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中重要的法定保护界线,对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类遗产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上一版紫线规划已难以适应当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求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控要求。
2020年4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启动杭州市紫线规划的招标工作,最终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调查监测中心联合体中标。之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历史风貌处、编制中心、杭规院、监测中心等部门迅速成立了联合项目组,制定了紫线规划前期研究与调研工作方案。一是借助全市业务协同平台收集资料。项目组系统梳理市区范围各类纳入紫线控制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充分利用杭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向市级相关管理部门和各区收集已有规划资料,夯实了研究基础。二是制定详细项目推进计划,明确阶段成果目标、每月工作目标,以及每周推进安排。三是采取市级座谈与区级上门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紫线信息汇总、实施管控、动态更新等方面问题。四是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详实的调研计划。面对类型庞杂、数量繁多的紫线对象,项目组根据紫线管理类型不同,分类找出问题矛盾突出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调研。
7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项目组制定了第一阶段的紫线调研计划,重点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项目组选取了上城区、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等重点街区开展调研,总体可分为商业型和社区型两类。经过现场沟通,项目组深入了解了现有建设改造更新与紫线保护管控的现实问题,初步提出了紫线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的思路。
在上城区,项目组奔赴五柳巷、思鑫坊、湖边邨、龙翔里、韶华巷、泗水坊等六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此次调研除现场踏勘外,还邀请了街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经过详细对接,项目组对街区管理情况和现存主要问题有了更深了解,尤其是立足人民的需求,对街区管理模式、业态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仓前老街现场调研
项目组与上城区建设局、五柳巷管委会等负责同志座谈
思鑫坊现场调研
在萧山区和滨江区,项目组调研了长河、西兴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衙前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走访了坎山长街、党山、河上、楼塔、山阴等五处历史地段以及闻堰、义桥、瓜沥、襄七房等四处古镇街。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之后的紫线规划开展打下基础。
萧山河上镇现场调研
萧山山阴老街现场调研
7月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杭州市紫线规划》开题会暨调研座谈会,集邀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分局及编制单位讨论交流。会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汇报了紫线规划的最新调研成果及规划编制初步思路,各单位部门肯定了当前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就紫线规划的重点要求进行了补充,并针对调研座谈会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为后续资料的对接提供了建议和安排。
《杭州市紫线规划》开题会暨调研座谈会照片
8月,项目组赴临安、富阳区专题调研,了解紫线划定、实施管控等方面情况。此次调研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历史风貌处许红处长带队,市规划编制中心、市园林文物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分别与临安区和富阳区的规资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等众多部门座谈交流。
临安规资分局访谈会现场照片
富阳规资分局访谈会现场照片
会后重点调研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四类典型的文化遗产。项目组一行前往富阳区,详细调研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富阳龙门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富阳新登镇,以及十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龙门古建筑群、两浙公所、双烈园富阳古城墙、春江堤、鹳山古驿道、新登古城墙、联魁塔等。次日,项目组赴临安区调研,深入调研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临安河桥镇,孝子祠、韩世忠墓等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调研以不同类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案本,通过走访、踏勘及实地考察,进一步分析了名镇名村现状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为镇村紫线规划提供更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临安河桥镇现场调研
临安杨溪村现场调研
富阳古城墙现场调研
富阳新登镇现场调研
富阳龙门古镇现场调研
杭州市紫线规划的第一阶段各城区调研工作已顺利完成,下一阶段,项目组将对紫线管控要求和空间关系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一套完整的杭州市紫线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紫线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土空间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