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杭州的“城市文脉”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1-02-23 17:00 浏览次数:

农历新年刚刚过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杭州在新年举行的民俗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大家可以趁着大好春光看非遗、赏民俗。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起源于唐宋年间,到元明时期已十分繁荣。旧时每到新春,全市商店坊肆都装潢门面,招揽顾客,还到各寺庙周边、山门内外搭篷,一时形成“有屋则摊,无屋则敞,敞外有篷,篷外有摊”鳞次栉比的景象。

不论丝绸簪耳、牙尺刀剪、糕点果品、香烛木鱼及泥人玩具之类,琳琅满目,云集成市。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篇散文《西湖香市》,描绘的就是明朝末年西湖香市的繁华场面。



每年的西湖香市,开始于花朝,结束于端午。早在唐宋时,天竺寺、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等寺庙都已有“香会”。南宋定都临安后,历代皇帝都要御驾亲临各寺,烧香敬佛,文武百官也要亲自拈香。各地人民上行下效,亦以杭州为天堂佛地,一年开春要来杭州烧香,祈求菩萨保佑、牲畜兴旺、造屋吉祥、四季平安。村村户户,世世代代,相沿成俗,形成杭州的繁荣“春汛”。

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是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旧时吴山庙会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本地人,为辞旧迎新,求得一年好运;二、三月间,浙江省内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也要到吴山进香。端午、立夏等岁时,也都要上吴山赶庙会。此外,菩萨生日时,各寺庙也有庙会热闹一番。


吴山庙会除烧香拜佛外,山上山下遍布算命、看相、测字摊。还有卖字画、庙台戏、唱小曲、变戏法、耍杂技、卖花斗鸟以及店家小贩沿着山路设摊卖物,人们赶庙会往往是“闻风而去,满载而归”。吴山是民俗荟萃的大舞台,庙会就是这个舞台上演的一场大戏,每个逛庙会的市民和那些吆喝买卖的各色商户、表演技艺的民间艺人一起,成为这个舞台中的一个角色,他们不仅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共同演绎了民俗风情的生动场景。


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俗称“花神生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作为古都的杭州,千百年来沿袭着这个传统节日。旧时的花朝节,杭州人都会祭花神,还要去花神庙烧香,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各家要为庭院中一切已开、未开的花木挂红着绿,即用红绿绸布条系挂在花枝上,或系于木棒上插在花盆里以示庆贺。现在的花朝节以西溪湿地为核心载体,充分展示杭州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生态景观。每年的西溪花朝节,既是传递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重大盛会,也是雅俗共赏的中华传统节庆活动。

杭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各类民俗活动的当代意义不仅仅是为老百姓提供购物、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市井气息,传承着杭州千百年来的生活细节,让杭州人民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还能找到往昔的市井风貌,慰藉怀旧的心灵。保护和发展各类民俗活动,对于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彰显了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象和新魅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