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17:39
主讲人:总督办支部书记 楼晓明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下面,我将围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到的“苦辣酸甜”四个方面,联系目前总督办学习和工作实际情况,讲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1、品筚路蓝缕之“苦”,读好党史继往开来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如果你了解党的这些历史,就知道我们党创立之初有多艰难。在这一段伟大的奋斗历史之初,许多参与者,有的出身名门,有的智力超群,有的资历老、背景深,但他们终究只是过客,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鲜有成功者。当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2个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卓越的斗争精神走到了成功的彼岸。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让新中国在砥砺奋进中拼搏成长。去年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艰苦奋斗的“苦”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笃行、以身践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品含英咀华之“辣”,用好党史固根涵源这个“最纯的营养液”。峥嵘党史,铭刻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勇牺牲的斗争历程,深刻认识我们党以斗争精神锤炼革命底色。“建党大业”,凭的就是志向高远,勤恳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谈到个人和民族的志向问题,学习党的历史,就像与许多志存高远的人作师作友,结伴而行,时刻对镜比照,未必能成伟人,但足以激发斗志。阅读毛泽东主席风雨沉浮五十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因为党内斗争备受打击和磨难而不动摇志向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田会议时,前敌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因为与毛主席意见不和,故意选掉了毛主席的前委书记,后来朱老总写信请毛主席复出,毛主席给朱老总的回信写道:“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做不到,(党指挥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绝不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坚持才有了我们党今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建军思想“党指挥枪”,从此建立起强大的、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品味创新发展的“辣”味,充分发扬新时代“三牛”精神,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闯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干劲,以坚如磐石、只争朝夕的劲头,披坚执锐,勇挑重担,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品征途漫漫之“酸”,管好党史揽镜自照这副“最真的清醒剂”。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软弱、腐败、无能,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1921年在陈独秀、李大钊等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在摸索中前行,有合作也有分裂、有忠诚也有背叛,充满了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在探索过程中,共产党也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共产党有一个很好的品质,纠偏能力强,在关键时刻勇于修正自己、否定自己,生于忧患、居安思危的中国共产党求真、求变、求发展,尊重国情和民声,在一次次的政策调整中,为国家带来更多荣耀,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品味百年来征途漫漫之“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4、品服务人民之“甜”,建好党史鱼水情深这座“最实的大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用简短的12个字,高度概括了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政府门前,也刻在党员干部心里。在后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实践和运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人民,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沉甸甸的牵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品味为民服务的“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回顾党10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倍感自豪,对伟大祖国灿烂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正创新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创新局。结合督察支部实际,我们就是要切实抓好学史与践行的结合,认真落实局党组交办给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扎实做好新时期规划资源督察和信访工作。
1、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同志要按照中央、省市委及局党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目标,认真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和“六个进一步”重点任务。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2021年全年。“七一”前夕,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七一”后到年底,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握,全面落实实践要求。
2、高标准推进规资督察工作落实。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切实抓好学史与践行相结合、与督察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继续围绕实现“全省领先、全国前列”的总目标,聚焦聚力督察主责主业,深化督察工作内容,优化督察工作模式,完善督察工作机制,推动规划资源督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好配合督察。根据国家和省督察问题整改要求,在做好2020年度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的同时,重点突出历年督察挂账问题整改落实,聚焦聚力强化督察,做到不等不靠、应改尽改,推动问题整改落实,适时运用问题通报、责令限期整改、暂停审批和警示约谈等督察手段,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年底前2020年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8%以上,历年督察挂账问题达到清零目标。二是开展自主督察。多渠道扩展问题发现模式,依据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媒体曝光、信访举报、上级交办、领导批示等信息渠道,实时开展专案督查。依据我市每两个月一次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比对分析情况,开展耕地保护自主督察,探索市级督察机构自主督察路径方法,建立耕地保护常态化督察机制,实现全市耕地保护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做到耕地保护常态化严保严管。此外,要适时对耕地认定不实、永农划定不实、违规涉林垦造耕地、增减挂钩实施不到位、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变形走样等突出问题,以及“迎亚运”山体生态景观提升专项行动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察。三是完善工作制度。结合国家和省对督察问题整改要求,促进全市问题整改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督察问题核销作业指导书》,明确整改核销标准、程序和责任,提高问题整改质量。制定《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专案挂牌督办工作办法》,明确专案挂牌督办内容、程序和责任。建立督察考核评比制度,制定《2021年度规划和自然资源督察工作考核评分细则》,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促进全市规划资源督察问题整改落实。针对普遍性突出问题,开展督察工作调查研究,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向相关部门提出督察工作意见,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从源头完善规划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3、高要求加大规资信访工作力度。今年全市系统信访工作主要目标是,在全省系统信访排名力争进入前列;信访总量(不含电话)下降30%以上;“12345”市长公开电话满意率有明显提升。一是提高信访办理效能。以“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件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系统办理信访件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督促分局、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机关处室单位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高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水平,严格执行规划项目公示向信访部门报告制度,引导群众按法定途径表达意见。对市局转交办“12345”件,属于群众不满意的或重复件,各分局、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逐件说明原因,对属于主观原因造成,予以严肃处理。二是组织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战。对国家、省、市信访联席会议交办的重复信访事项和省厅交办信访积案事项实行领导包案,建立包案责任清单,明确化解期限,逐件建档销案。国家、省、市信访联席会议交办重复信访事项,年底前化解80%以上,并力争以承诺息访方式结案,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开展信访源头专项治理。牢固树立抓业务必须抓信访的观念,强化规划管理、不动产登记、征地拆迁等领域信访问题治理。通过专题调研,多方协调,专项治理,完善政策和工作机制,批量解决信访问题,构建涉访风险防范机制。
4、高水平加强规资督察队伍建设。一是运行制度化。对照“头雁”标准,优化重构“一办四组”人员架构。结合一年来督察工作实践,为更好发挥市级督察机构作用,对照督察机构运行及信访处理中存在问题,建立总督办和督察组分片督察、业务监管、政策研究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督察日常工作运行,提升我市督察机构工作水平;二是干部专业化。以党建为引领,狠抓内部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解决敢督察、会督察、善督察的问题。加强督察业务知识学习,持续做好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学习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组织典型案例分析交流,请富有经验的同志现身说法,以老带新增强沟通协调对接本领,提升督察人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三是考核常态化。以通报、考核为手段,严格落实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督促干部履责,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大督察格局。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