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执法队支部书记 陈 勃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户农民家庭,受成长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年少时就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决定改造中国和世界,打倒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随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对在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研究。从1930年底起,毛泽东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毛泽东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内战爆发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集中体现出一种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学习领会:一是深厚的爱国情怀。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支撑他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为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深沉的忧患意识。毛泽东始终忧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大众的命运,忧患意识是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不竭动力。三是执着的革命精神。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毛泽东一生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从一个“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热血青年,变成“唤起工农千百万”“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四是积极乐观的心态。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是敌强我弱,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从不悲观、从不气馁。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