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支部书记讲党史 ⑦】 学史增信 砥砺奋进︱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重大决策的思考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1-06-07 17:01 浏览次数:



主讲人:计划财务支部书记 毛克熊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内,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国家历经数十年战火,百废待兴;对外,我国政权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正是在这样一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我党作出了一系列艰难而正确的重大决策,带领国家和民族从此站了起来!

一、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就远赴莫斯科,希望推翻国民党政府1945年与苏联签订的中苏条约,重新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然而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涉及新疆问题、蒙古独立问题和东北问题,尤其是东北的旅顺和大连,作为苏联进入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其核心利益所在,所以苏联仍希望维持原来与蒋介石政府协议中的核心条款。经过艰苦的谈判,直到1950年2月,毛泽东几乎是做了“最后通牒”式的表态,表示将与美国开始接触,斯大林才最终决定让步,放弃了苏联在东北的既得利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不仅为新中国收回了旅顺大连的主权、中长铁路的资产和经营权,也争取了大量的贷款和专家支持,使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关于解放台湾的计划

我党我军原计划于1950年9-10月实施解放台湾的战争,并做了积极的准备。由于我军当时没有海空军,因此急需苏联给予飞机、舰艇、弹药以及训练等方面的支持。然而由于一是苏联方面因为在签订友好同盟条约时做出了重大让步,因而在支援我军方面故意拖延,所允诺的武器弹药专家均未到位;二是我军在攻打金门岛的前期战役中遭受了挫折;三是美国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迅速调整了对台政策,转而全面遏制大陆;四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军调整了军力部署。就此,解放台湾计划遗憾地暂时搁浅。

三、关于赴朝作战的决策

金日成最早于1949年8月即向苏联提出了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提议,但斯大林没有答应,认为北朝鲜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统一朝鲜,政治上也担心美国插手,过于冒险。金日成又向毛泽东求助,意见也基本与苏联一致。1950年初,斯大林基于美国不会干预的情报信息,转而支持金日成开战。然而正是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原来分析的中苏之间存在重大矛盾分歧的基础已不存在,因此对台湾、朝鲜进而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朝鲜战争开战后不久即深度介入,直至威胁至我国边境。在此背景之下,毛泽东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赴朝参战、保家卫国,并通过这一战争,进一步稳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大决策的粗浅认识

通过对上述三个相互交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我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1、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近代以来,清朝政府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北洋政府的《凡尔赛条约》,民国政府的《中苏友好条约》等等,无一不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渡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不惜冒着得罪苏联老大哥的风险,坚决废除了原来的中苏条约,并以此为代表,废除了清朝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挺直腰杆站了起来。

2、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切实提升国家民族地位。

从上述历史事件可以看到,相同的意识形态并不会形成天然的盟友,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并不一定是敌人,决定国与国关系的只有国家利益,而要争取和保证自己的国家民族利益,必须得靠国家实力和民族地位说话。积贫积弱的清朝、北洋、民国政府,虽有心抗争,却只落得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结果。而我们新中国,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已经大幅提升,然而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民族在世界之林的地位,只有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继而进行全面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3、唯有全民皆奋进才能如期实现国家民族富强。

假如国家民族是海洋,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滴水,海洋需要水滴的汇聚,水滴也只有融入海洋才不会干涸。所以要实现国家民族的富强,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只有每个人都保持砥砺奋进的精神,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添砖加瓦,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机关党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