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以来,杭州市富阳区依托“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地貌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的要求,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荒山和园地进行点状垂直开发,在富春街道宵井村开展杭派民居示范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解决了当地 59 户农户的建房问题,并结合“多山多水多田”的地域特色开办民宿和农家乐,把宵井村打造成了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宵井村俯拍图(图片来源于宵井村)
富阳区在全区范围内选择十余处可建设点位,通过与上级政府部门多次对接沟通、邀请专业人员实地踏勘测绘、选址公示公告听取村民意见等多种形式,逐点逐位分析选址优劣,择优选定杭州绕城西复线富阳西出口附近一个坡地为建设点,为把宵井村打造成富阳网红村 2.0 打下基础。
为了在“零占用耕地”的基础上满足农村居民的建房需求,富阳区明确要求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点状”建房,尽量避免占用建筑周边原始生态用地,实现低丘缓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融合,坚持做到“林地保护不破坏、水土保持不流失”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得已的损害情况时,及时进行补救,恢复原有生态。
“点状”建房构筑村民参与的“阳光房”
富阳区在主动组织对接项目建设的同时鼓励宵井村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坡地村镇”建设,广泛征求民意开展项目建设。项目所在的宵井村村委,组建杭派民居项目建设民主协商工作小组,成员由建房户代表推选产生且非本村村干部的 5 人组成。小组成员会同村监委主任对建房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真正实现“自家工程自家管,管好工程为大家”。同时,对无房户、危房户、原址不符合规划的建房户等八类建房资格分类排序,优先分配给最需要的户村民。
设计自然交融的“生态房”
根据现有山水资源,富阳区确定结合山地地形、围绕中心水塘进行组团设计方案,并利用地形高差给每户均设计底层架空作为草莓、茶叶手工作坊,在设计中融合产业发展和居住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果园林地水系,同时对原有排水工程进行改造,雨污分流,污水统一纳管,实行终端处理。加设各项人工景观,实现对原生态的优化与提升,并定调“白墙黑瓦”的杭派民居风格,在低丘缓坡上打造诗意富春山居。
“白墙黑瓦”的杭派民居打造致富造福的“元宝房”
结合宵井村“多山多水多田”的特色,富阳区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结合,带领群众迈向富民兴村之路。
村民采茶忙(图片来源于宵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