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青南村潘生达屋后发生山体崩塌,沙石等堆积物冲入农户家后墙,并砸出一个大窟窿。因该户已在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青山自然资源所的劝说下提早撤离,此次崩塌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7月22日,台风“烟花”从海上逼近浙江,杭州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在省、市、区的要求下加紧排查,及时发布预警,撤离受威胁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青山自然资源所所长骆君在排查过程中,发现该屋后边坡山体有裂缝,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潘生达和紧连的弟弟家作为“隐患点”成为临安分局认定的重点撤离对象。在多次上门劝说后,兄弟俩才从居住的房屋撤离。
“这是一处典型的地灾‘隐患点’成功预警避险案例,基础是临安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隐患点‘双控’工作扎实,同时也离不开基层干部迎难而上、尽职守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心。”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为此提醒广大群众,台风天,一定要听从指挥,应撤尽撤,爱惜生命。
临安区位于杭州市西部,九山半水半分田,独特的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288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2%。区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大省级暴雨中心,深受台汛、梅汛、局地暴雨的3大降雨因素影响,气象条件复杂,防灾形势严峻。2019年临安区遭受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引发地质灾害灾险情444处。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规划资源局的指导帮助下,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吸取“利奇马”惨痛教训,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探索试点工作。
据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试点工作,该局在全域内开展精细化调查,将居住区内的坡面分为四个等级的风险区,对每个坡面的17项地质基础数据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一坡一卡”身份码。当前临安18个乡镇已全域完成调查,合计调查斜坡单元15410个,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3441个,影响范围内涉及人员约6.7万人。基本摸清全区灾害风险底数。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在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和国家、省、市指导下还开展了预警模型研究,提出适合临安地区的斜坡失稳触发阈值。根据实时降雨监测数据和阈值,自动形成每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中不同撤离区域的预警条件,通过临安区地质灾害闭环管控应用系统自动发布风险预警信息,从而实现分级预警,指导分区撤离。
系统自投入试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多次获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领导肯定,成功经验已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上得到推广。目前,系统已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名单,有望揭榜。
强化“人防”和“技防”的有机衔接,探索提升监测预警效能,是临安分局近些年努力的方向。在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人防”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从而实现防灾责任网风险预警全覆盖。
在此次台风“烟花”的挑战中,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从传统防灾到数字防控,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多跨协同、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管理防控新模式。“精细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效提升了全区“整体智治”水平,真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成为“防灾天目”的重要一环。
台风期间,临安区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系统累计发出预警点位789处,涉及3770户11704人;累计排查风险区2132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点和应急处置点共2844处(含重复排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