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电影《红船》观后感 ②】弘扬红船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1-08-05 17:23 浏览次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这部讲述中共一大成立前夕时代背景的电影——《红船》。观看电影《红船》,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置身于那条“红船”之上。电影重现了那个年代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船精神”,也让我对“红船精神”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和认知。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之气魄。中共一大原本是在上海举行的,但是受当时国内反动势力与外国势力的围追堵截,最后不得不迁移至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才完成整个会议议程,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立下了第一个党纲。在一大的时候,参会代表一共才13人,全国的党员也不过50余人,然而当时政府针对中共派出的盯梢、跟踪、打探、举报的特务都多达几十人。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之下,险些将中共一大的所有代表“一锅端”。当时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甚少,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非常孤独甚至危险的。但是革命先烈们并未畏惧和退缩,这就体现了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气魄。正是这种气魄,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强大的灵魂。

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之韧性。影片中重要角色之一陈独秀,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家,他这一生亲身参加或见证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历过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在长时间的比较和尝试之后,终于喊出了那句:“要救当下中国,唯有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学习了众多思想理论后,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视之为中国的唯一出路,这体现了他的坚定理想;在尝试了这么多次变革都失败后,陈独秀仍然坚持寻找中国的新出路,这体现了他的百折不挠。事实上,陈独秀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一个缩影,正是那一代革命者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之韧性,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铮铮铁骨。

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之信念。这一部分虽然影片中并未体现,但是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与现在的社会和人民相比较,就会让人肃然起敬。从最初的50几名党员,到现在的9500多万党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让人民信任党、爱戴党、加入党。如今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正是亿万中华人民选择的结果。从战时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全中国人民,到改革开放后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到现在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时期,都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时时刻刻将老百姓放在心头,政党才能稳固,才能不断进步。这份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之信念,为中国共产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血液。

观看完《红船》之后,在感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不易的同时,我更感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即使力量再微小,我也要燃烧自己一百分的斗志,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绵薄的力量。如果党员们人人都如此,这股力量将汇集成强大的动力,推动革命“红船”,带着中华民族,驶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开发利用支部 汪厅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