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全省第一!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发布,杭州6个案例“上榜”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01-12 17:40 浏览次数:

改革创新是引领规划和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日,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综合评定出28个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其中,杭州市有6个案例入选。

2021年,杭州市规划资源系统在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空间智治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入选的6个案例典型性强、类型丰富,集中体现了杭州规划资源系统深入践行改革创新理念的成果。

2021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名单

1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一地多用、三维确权”实践 杭州市局

2 多元化挖潜土地资源 破解停车难题 杭州市局拱墅分局

3 萧山区积极探索“三保护”机制下耕地保护新路径案例 杭州市局萧山分局

4 乔司农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整治“万亩方”案例 杭州市局钱塘分局

5 富阳区天眼指挥中心项目 杭州市局富阳分局

6 唤醒沉睡资源让“空心”变“实心” 淳安县局

7 宁波市上线保好耕地“一件事”应用 强力提升耕地保护监管能力 宁波市局

8 做地“一件事”改革创新工作见成效 宁波市局北仑分局

9 “智能自助大厅”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慈溪市局

10 首创海域分层确权使用制度 全面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水平 象山县局

11 温州市建设项目全周期服务管理应用案例 温州市局

12 让有风景的地方有新经济——湖州市“五谷丰登”规划案例 湖州市局

13 加快测绘成果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推进综合测绘管理数字化改革 湖州市局南浔分局

14 以“合、管、用、治”全力打造“绿色矿山” 长兴县局

15 盘活存量土地 筑基共同富裕 嘉善县局

16 柯桥成功化解开发主体灭失楼盘办证难问题 绍兴市局柯桥分局

17 创新打造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的“诸暨模式” 诸暨市局

18 全链条优化 全周期管理 零时差办结——金华市全省率先开展工业用地“交地一件事”改革 金华市局

19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为载体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义乌市局

20 一码网上办 服务全周期——衢州市全国首创商品房业务集成服务模式 衢州市局

21 利用木本泥炭建立土壤质量试验点案例 龙游县局

22 钱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案例 开化县局

23 “小切口”催生“大场景”智慧分析平台实现自然资源集成管控 舟山市局定海分局

24 数字国土空间“地灾智治”实践案例 临海市局

25 “玉海晏”海灾智防应用场景建设案例 玉环市局

26 历史围填海区域“集中连片论证 分期分块出让”用海审批改革试点 台州湾新区分局

27 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创新案例 丽水市局

28 创新平台“三区三线”划定、矿地综合开发利用建设 龙泉市局

走近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一地多用、三维确权”实践

自2018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杭州成为全国唯一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综合开发利用创新工作试点城市以来,杭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主线,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综合开发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先规划,后实施

面对人多地少还要快速发展的现实,节约集约利用成为杭州土地要素配置的重要原则,杭州市规划资源局以“TOD发展”理念指导开展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建设。杭州西站枢纽开发建设在规划初期,就考虑到土地的高强度复合利用,对整个项目实施地下、地表、地上一体化、分层次立体开发,创新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充分考虑铁路运输和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实现多维度“站城融合”。杭州西站枢纽在开发之初就已明确了下面是站房,上面是商业体。

节约集约用地

在“一块地”上,实施多元供地组合,对项目实施地上、地表、地下分层供应。项目共设置4层地下空间,主要考虑串联高铁和城市交通,布置地铁站厅和停车场等,以划拨方式供应。通过结构优化和空间转换向空中要效益,对原不可开发的盖板上空间进行二次利用,以公开招拍挂方式出让雨棚上盖空间,用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位于新建高铁上方的综合开发物业。



三维登记 空间确权

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是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公共交通设施和商业地产项目以立体叠加的形式放在了一块土地上,因建筑性质、土地性质、用途的不同,需要发放不同的不动产权证进行确权。以项目实际占用空间范围确权,按照地下、地表、地上,分层式进行权利分派,创新分层确权,有效破解地上和地表用地权属主体及范围不一致的问题,通过界址点、界址线和界址面来划分不同的三维宗地和产权体。

从规划核实到确权登记环节,用三维“立体空间图”代替传统“宗地平面图”,全面清晰反映建构筑物情况,精准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构筑物所有权界限。



同时,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提前介入协同服务,同步实现“交地即交证”目标。“交地”当天,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向开发单位同步发出该项目两处“地上空间”建设用地的三维不动产权证书。此次发出的不动产权证确认的范围,是杭州西站枢纽东西两侧雨棚上方空间。空间高度为24.1米-55米,底面积西侧为15532平方米、东侧为15730平方米。


未来,杭州市规划资源局将持续探索城市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和价值提升的新路径,推动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启航新征程,杭州将继续展示本系统在改革创新之路上的印记、亮点,努力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作出杭州贡献。


(宣教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