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是太湖水系的源头,位于杭州市西郊。“临安”作为区县名由来已久,据临安旧志记载,临安县建置始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杭州为行在所,升杭州为临安府,临安为其属县。杭州当时称“临安”,有三说:一是寓有“君临即安”之意;二是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三是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安区的几处老地方。
清凉峰镇
清凉峰镇因辖区内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清凉峰而得名。清凉峰镇是“浙西门户”,全镇区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3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257户,常住人口2.9万人。清凉峰镇内有元末明初皇帝敕封并且建造的“孝子祠”,有屹立四百余年诉说农民王仰峰拾金还主美德的“还金亭”,有邵氏娘娘的美丽传说,还有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杭徽古道……美景不胜枚举。
2018年,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空中电线转入地下了,有碍观瞻的广告牌不见了,柏油路通到里弄小巷了……二三十年没有改变过的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除此之外,星级农贸市场拔地而起,公共厕所、广场公园、停车场等一系列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设施相继建成。2020年,清凉峰镇邀请规划设计单位,在深度剖析了清凉峰镇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和发展现状之后作出了打造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的目标。
颊口老街
老街地处清凉峰镇颊口村,古时曾是徽杭两地商人商贸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老街路面均由青石板铺成,早年间道路两侧商铺林立,曾真实记录了徽杭古道的繁荣历史。
然而时光飞逝,随着徽杭古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街住户开始慢慢流失,建筑也日益衰败,没了吆喝声,少了喧嚣,曾经热闹非凡的老街早已陷入沉寂,只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2021年,清凉峰镇将旧城改造的阵地推进到了颊口老街。面对如今面貌破旧的老街,清凉峰镇将“传承文化基因、凸显地域特色”的工作思路贯穿改造工作全过程。在“三改一拆”工作中,当地坚持以“改”“拆”有机结合,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加固修缮,同时对老街建筑外立面景观进行专项设计,尽量重现老街当年的面貌,让老街恢复曾经的古色古香。
昌化镇
昌化镇地处临安区中部偏西,东邻太阳镇,东南、南连河桥镇,西接龙岗镇,北连安徽省宁国市万家乡。辖区总面积23.17平方千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吴昌县为昌化县,取吴昌地归化之义。
昌化镇最有名的“名片”之一是印文化体验馆,琳琅满目的印石彰显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印文化体验馆已成为昌化镇新晋打卡点。印文化体验馆坚持弘扬和传播印信文化,以印章为媒介,将无形的文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使其成为个人的精神符号与人生印记,并推出“每人一印最中国”概念。
“2019年,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为每位浙大毕业生赠送一枚‘求是印’,将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融入印章中,受到广泛好评。”体验馆负责人姜四海说,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也陆续抛来橄榄枝,决定联合成立研学基地,致力开发、研究、传播印信文化,继续推出婚庆印、成人印、城市印等文创产品,以此记录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真正让国石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敲黑板
如果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塑型”,那么美丽城镇建设则重在“筑魂”。临安区在打响生态金名片、打造绿色共富示范区行动中,以高质量建设美丽城镇为抓手,统筹地区特色发展合力,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动力,激发全域镇村联动活力,将丰厚的人文禀赋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各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