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问答》后,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第一时间组织编写《临安区用地要素保障政策36问》,作为自然资源基层科普读本向乡镇干部发放,浅显易懂的语言、随身携带的尺寸,让这本“小红书”受到了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
——题记
这本小册子尺寸仅A6大小,分为知识科普、规划实施、要素保障、项目选址、项目审批5个篇章,总共只有36对问答。但就是这么一本小册子,被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乡镇干部誉为是网红“小红书”。
这本“小红书”讲述了自然资源领域最新的概念、临安区情区策、不同类型的项目如何审批、指标报批如何开展、农民建房的注意事项、农村道路及设施农用地手续如何办理等等。文字编写非常朴实直白,A6的大小能随时放进口袋,便于乡镇干部随时随地查阅。
在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干部眼里,自然资源领域知识非常专业,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国家最新政策方针传播到山林溪畔、田间地头,是自然资源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任务。
【接地气 有底气】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江雪荣介绍说:“这项工作的灵感来自于《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这篇文章,里面提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用陕北方言与乡亲们交谈。我们就在想,部里印发的《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问答》,里面有很多专业词汇,不要说乡镇干部了,有的连我们基层局的同志也不一定能精准领会。我们能不能也讲讲‘方言’,用基层干部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转述部里的政策。”
自然资源系统的基层同志平时会花很多时间用于与乡镇部门的沟通解释,乡镇同志开玩笑说:“自然资源系统的指标太多了,计划指标、规划指标、盘活指标、增减挂钩指标、增存挂钩指标、占补平衡指标、进出平衡指标、林占用指标、水田指标、产能指标,要做这道算术题,光听听就要晕掉了。”
为了更好地传达《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问答》的文件精神,临安分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办公室、国土空间规划科为主的工作专班,从部里的文件中逐个挑选与临安实际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基层乡镇干部最关心的“是不是”“行不行”“怎么办”的问题,政策上反复钻研,文字上精雕细琢,尺寸上多次比对,还邀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科长、资源所所长们共同把关。
昌化镇副镇长汤明伟表示:“部里的85问,到临安落地就浓缩成36问,数量不多,又容易读懂弄通,我们向群众解释政策更有底气了,对我们镇里的工作真是帮了大忙。”
【小科普 大收获】
就在一个月前,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提出要创造更多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推动自然资源科普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科普作品的创作水平,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自然资源科普品牌,真正深化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认识,是摆在基层局面前的难题。
“部里的政策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原模原样印刷成册发放给局里所有干部职工,并召开了专题会议集体学习,但总觉得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广大一线乡镇干部不太理解政策背后的含义,我们就决定用更创新的方式,把这么优质的宝贵资源介绍给大家。”临安分局国土空间规划科负责人说,“我们不仅给乡镇干部发,下一步还准备让区委区政府领导也人手一本。”
自然资源是科普创作的“富矿”,大量政策都及时回应了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临安分局紧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三大活动”步伐,在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做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尽管小册子很小,文字很少,但作为一个基层局能够迅速开展编写,联系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反映的是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在基层的新思想、新活力,背后是基层协同工作体制的建立和创先争优意识的大大增强。
【新阶段 新作为】
在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干部对优质科普资源供给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了解,临安分局启动规划联络员制度已有一年,向所有街道、乡镇派驻城乡规划专业背景的干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我们区有18个镇街,每个镇街都派驻自然资源负责人。所长们对土地管理业务非常精通,但在机构改革后,规划管理成为了短板弱项。为尽快提升基层站所干部业务水平,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联系,我们派出18名规划专业背景的干部与镇街结对,由他们去介绍规划的理念方法、区里的最新谋划。”临安分局党委副书记骆雨晴说,“我们还对规划联络员进行考核,每个月要汇总,大家都为镇街解答了什么困惑,解决了什么困难。一年来,不仅让镇街领导干部更加理解规划工作,也让我们的干部们得到了充分锻炼。”
临安分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准备就耕地保护、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督察执法等方面继续编写“小红书”,让规划联络员和所长们“送书下乡”,并在区里举办为期一年的自然资源业务能力提升特训营,全方位、多层级开展专家讲座、科长沙龙、知识竞赛、取经研学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临安分局平台多、领域广、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和模式,更好地服务和宣传自然资源主责主业,推动科普全面融入本地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