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区县动态

余杭田长“浙”样说|粮田良用 余杭永安村走出耕地保护与发展双赢之路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12-01 17:21 浏览次数:

编者按

粮安天下,地为根本。今年9月,自然资源部公布《耕地保护法(草案)》,提出“国家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余杭区作为“四无粮仓”的发源地,早于2015年开始,就以永安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田长制”。即日起,“杭+”新闻app推出“余杭田长‘浙’样说”系列报道,讲述七年间余杭各地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保护的举措成效。


点击播放视频

余杭田长说


进入晚稻丰收季节,一到周末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人车熙攘,数千名游客到此赏美景、吃美食,体验生态旅游乐趣。“没想到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还能看到成片的田野,用稻草做成的迷宫、卡通人物我还是第一回见!”游客许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

永安村稻田迷宫(万怡晗 摄).jpg

永安村稻田迷宫(万怡晗 摄)


如今令人乐道的田野,过去却一度被视为制约发展的“短板”。由于永安村97%的土地属于永久农田保护范畴,无法投入商业或工业用途,村集体和村民人均收入一直在余杭街道排名倒数。2020年,为寻求发展之道,永安村聘用刘松作为农村职业经理人,负责村集体资产的运营工作,以发挥村里最大资产耕地的价值。

“很庆幸,永安村率先建立实施‘田长制’,这为后续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刘松说道。自2016年起,永安村将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实到村级田长、网格员和微田长。在田长团队的代领下,永安村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田和排灌沟渠改造、机耕道整修,守护了5000多亩良田沃土。

如何依靠良田实现发展?靠田吃田,刘松首先想到的是提升大米的品质和价值。通过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合作,永安村引进“浙禾香2号”和全套种植技术,大米的售价由原来的每斤2元卖到最高13元,一举带动亩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至6000元。此外,刘松团队还开发锅巴、米酒、粽子等十余种大米衍生产品,并利用直播、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进行销售,大米产业链的延伸有效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


刘松团队直播大米产品(万怡晗 摄).jpg

刘松团队直播大米产品(万怡晗 摄)


永安村距离未来科技城、云城、杭州西站等均在15分钟车程圈内,结合村庄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刘松团队开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通过每年春、秋季节举办“开春节”“开镰节”主题品牌活动,每周开展稻田体育、食物制作、捕鱼采摘等特色活动,刘松团队将永安村“稻乡”的品牌定位植入人心。近两年来,各类农文旅活动累计为村里带来了25万人次游客,带动经济收入110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永安村还与溪塔村等8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建设“禹上稻乡”项目,探索以“稻”为核、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今年,该项目公开招募10名造梦师。造梦师经过在永安村为期一至三年的培训、实习后,将被派驻到“禹上稻乡”其余7个村庄,促进项目“多点开花”,造就更多“共富梦”。

值得一提的是,永安村不断以发展反哺耕地保护。近年来,永安村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系统,利用土壤气象IOT传感系统、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水稻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为耕地质量提升保驾护航。每年,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到永安村研学,永安村也将耕地保护融入研学课程体系,打造小小农夫、小小农科员、小小农艺师等体验场景,把耕地保护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里。

“永安模式”为余杭探索耕地保护与发展双赢道路写下了生动注脚。而这并不是个例,余杭良渚街道、瓶窑镇等区域也正着力建设“田园牧歌 良渚遗风”“文润古今 乡创未来”等乡村振兴品牌,锚定农耕产业特色,推进农文旅融合,将耕地保护底蕴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杭+新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