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作介绍

杭州那些隐秘角落(十)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02-16 13:44 浏览次数:

建德自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置县以来,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是古睦州、严州府治所在地。三国时期孙权称帝后,升大将孙韶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取“建功立德”之意,建德之名由此而来。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建德因其独有的优美风光与浙西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不断有历史名人来到这里,留下不朽之作和历史足迹,如李白、孟浩然、陆游、范仲淹等,其中以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最为著名。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建德的老地方。

建德市

建德市重要文化空间包括梅城古镇(严州府治、县治所在)、洋溪老街(百年老街)、寿昌古镇(原寿昌县治,千年古镇)。梅城建制于三国时期(225年),为古睦州府、古严州府的治所,至今有近1800年建城史。697年,唐万岁通天二年,睦州州治由雉山移梅城。1121年,宋宣和三年,改睦州为严州。此后虽在明代短暂名为“建德府”,大多数为“严州”名。1960年8月,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及县级机关迁移自沙镇,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市区。



大同镇

大同镇位于建德市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三国时新昌县治所在地,历来是建德西部重镇,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名胜古迹较多,有万福寺、翁底翁氏民居、上马桥等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



明清之际,一批又一批的徽州商人沿新安江而下,在严州府各地以及兰溪,金华等地长期经营,也来到大同镇,开设各种商号。现在整齐的石板路,两旁的木质小楼,一间紧挨着一间,一幢紧靠着一幢,林立的店铺,古朴的门匾,精美的雕格花窗,斑驳的马头墙,还有白墙灰瓦坡屋顶,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近年来,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同全镇上下聚焦“稻香小镇”建设,立足“留下乡愁,留下文化”,重点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大美丽图景,提升稻香小镇品牌。整治后的老街修旧如旧,逐步恢复原有风貌,开始显露古色古韵的文化之美,碧水青山的生态之美,街净路畅的整洁之美。

洋溪老街

“洋溪街,两头低,来似凤凰去似鸡”,曾经有着辉煌码头历史的洋溪老街,在大多建德人心中都有一抹或慵懒、或美味的记忆。洋溪是个古老的码头,当年从徽州、寿昌下来的船都要在此停靠,莲花、淳安富文一带的山货也在此汇集,所以洋溪老街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



洋溪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曾为古山越民族的栖息之地。宋代设有朱池驿,明代设立了分路铺、蛇坑铺和焦山铺,拥有建德西乡六铺中的三铺,是严州西线交通中的重要节点,彰显洋溪在水路交通时代的重要地位。老辈人说,洋溪街上最多时每天有二百多只船舶过夜,乡下上街的农民,每天涌入老街的人要超过两千人,码头文化深深融入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中。

敲黑板

“浙江大地上最早的人类活动起源于建德人。”早在十万多年前,正是古老的“建德人”从新安江走向“良渚”,走向“河姆渡”,走向大海之滨,才有了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风光无限。如今的建德,正在进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改造,保存质量较完善的历史建筑和街巷空间格局,深刻体现老街老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到此参观游览,聚集人气,提升古镇活力,为建设“浙西乡村振兴示范区”增添新的动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