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迎亚运、健康邻里创未来。今年是市规划资源局“五员”青年志愿服务队协同杭州市第一批驻街/镇规划师深入开展基层常态化服务的开局之年,为了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与街/镇治理能力的双向促进作用,精准把握规划“邻里中心”在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4月8日上午,“五员”青年志愿服务队员陈旭、石好为、余琪、吴框框,与彭埠街道驻街规划师李玮,前往杭州李宁体育园开展志愿服务。

感受公园之“美”
杭州李宁体育园位于上城区艮北新城核心区域内,是杭州首家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体育主题公园。项目设计融入山水意境,并提取活力运动元素、钱江水韵和茶田文化,运用现代的流线型构图手法将公园景观立体化,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活力运动公园。为了保留足够的公园绿地及部分室外运动场地,在不足9000 平方米的建筑占地里打造了集文化中心及体育活动中心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体育综合体建筑;并运用“无界”理念,将人、体育建筑与公园环境相互交融,因地制宜在城市TOD发展核心地带塑造了公园综合体的典范。当然,这样的环境只是在目前试运营阶段的直观感受,体育园管理人员表示“今后还要预估到正常营业之后,大量人流扎堆使用室外免费开放场所而带来的管理问题。”

体验设施之“精”
在功能上,体育园集运动、休闲、培训、康复、文化展览及配套服务于一体,园内设施包括标准室内游泳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及羽毛球合用馆、五人制天空足球场、趣味蹦床馆、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之所以谓“精”,一是因为部分场馆的设施标准对标国际,二是可以兼具日常健身和赛事功能,三是从细节上尽可能满足全年龄的需要。考虑到周边居民多以年轻人为主,青年志愿服务队员认为有必要在室外空间的利用上,结合场所特征进一步添加年轻有活力的运动元素,比如滑板、极限单车、跑酷、极限轮滑等项目。此外,杭州目前已经具备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试点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条件,市局近年来也通过相关研究的编制和配套标准的制定,积极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空间规划。因此在场馆配套设施的细节上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友好的标准,实现母婴设施设置的全覆盖,真正体现以“1米视角”投射人文关怀。

共谋配套之“便”
当然,李宁体育园只是杭城规划邻里中心惊艳落地的缩影。作为一个未来人口规模将会达到最高10万人的控规管理单元,艮北新城应该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科学配置各级、各类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健康、活力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尽管每个邻里中心的落地都有其独特的“基因”条件,但不变其衷的依然是对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下一步,服务团队将通过驻街规划师的平台,联合街道和相关运营主体,动态开展公服配套需求和设施使用反馈的广泛调研,为邻里中心的功能组合、配置规模和空间设计提供扎实的参考数据,更好地服务于规划“全生命周期”,提升周边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局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