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作介绍

百年杭州的“变”与“不变”(二)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04-02 08:49 浏览次数: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人们憧憬的人间天堂。昔日杭城的湖光山色,以及背后的人文传承,直到十九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传入,凝固成历史照片,才得以流传。让我们继续跟随新老照片的对比,回溯杭州的过去,追忆历史的往事,感受城市的变化。



鼓楼是五代十国时期修建的朝天门,元朝时改朝天门为拱北楼,后又改成镇海楼。明朝时为防倭寇侵扰而重建,成为鼓楼,是一个典型明朝风格的建筑。老照片是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可惜的是,老鼓楼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现在的鼓楼是2001年重建的。



光华复旦牌坊位于西湖边,在中山公园对面,为清朝行宫遗址。该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雍正五年改为圣因寺,同治元年毁于战乱。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原行宫遗址上修建中山公园,而这个牌坊就这样保留了下来,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在西湖边。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其后屡遭战火,现在的灵隐寺是在清朝建筑的基础上重建的。老照片是在日军毁坏前拍摄的,1954年重建后基本还原了大雄宝殿原状。



北山街是杭州最富有文化气息、景色最美的一条街,被誉为“一步一风景,一景一传说”。老照片显示上世纪是自行车的天下,如今的北山街车流如织但风景依旧美丽,北街梦寻也是三评西湖十景之一。



老底子杭州人称呼杭州火车站为城站,城站是杭州最早的火车站,始建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一次迁址,三次重建。老照片是1941年第二次重建后,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现在的城站则是在1997年重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宫与现在的少年宫对比,当年的少年宫有着浓郁的时代风格,而现在少年宫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敲黑板

看过一张张照片,仿佛走过了杭州的近百年历程,也是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杭州的变化这么大,但其实“变”也“没变”,源于杭州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