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系列报道之四:品千年古韵临平上塘 赏江南运河名镇塘栖︱临平篇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2-04-29 17:45 浏览次数:


塘栖古镇(张小建 摄)


“上塘河水百里经,西仁和接东海宁”(清·汪沆《上塘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上塘河(相传为秦始皇开凿的陵水道),是杭州城最早的一段运河,蜿蜒流淌的上塘河是连接杭州城和临平的主要河道,自古以来就是临平的母亲河,承载着临平的历史记忆。元末张士诚新开塘栖武林港至拱墅江涨桥为新运河后,塘栖始为南北往来之孔道,驰驿者舍临平由塘栖,人烟以聚,风气以开。

临平段大运河在《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中涵盖了“三河两园”,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部片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三河”指上塘河、杭州塘和运河二通道,是历史运河和当代运河的代表。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塘栖江南运河名镇、上塘古韵寻踪两个核心展示园,以及超山等特色展示点展开。


临平区河段在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位置


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流经临平区的上塘河、杭州塘(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京杭大运河),均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河道长度约39公里,此外还有新开的运河二通道河,河道总长度约18公里。


临平区涉及的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道


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在秦到南宋时期作为主航道航运最为繁盛,自元末改线后,成为江南运河支流。上塘河沿线古有东湖十景、临平湖、诏息湖,紧靠临平山、半山、皋亭山等,是独具“山水形胜”的运河河段。其中古临平湖、诏息湖为海迹湖,是运河补水重要来源,现仍有遗迹可寻。上塘河上尚有五处古桥及安平泉,桥泉闸遗韵尚存。临平火车站、沪昆铁路见证了上塘河沿线从水陆运输向铁路运输转变的发展过程;杭州重机厂、临平绸厂等也是上塘河沿线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杭州塘经元代连通治理后作为运河主河道使用至今,是航运功能延续时间最长的运河,也是体现杭州运河活态特征最典型的段落。杭州塘上的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的特色标志,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是运河管理机构的变迁实证,大纶丝厂旧址等工业遗产展现了杭州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临平区的运河沿线已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共50余处,类型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价值较高的古桥、古宅、工业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等。本次规划建议新增展示的文化资源集中在上塘河沿线,包括河里河石笕遗址、班荆馆遗址等古遗址,以及临平老火车站地区等新时代文化资源。


临平区范围内上塘河沿线文化资源分布图


临平区范围内杭州塘沿线文化资源分布图

二、文化景观的塑造

构建文化格局。沿河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片区。在杭州塘沿线,自南向北在临平区内形成四大文化片区:“武林新湾、广济塘栖、五杭市集、博陆荷塘”。在上塘河沿线,自南向北在临平区内形成两大文化片区:“临平老镇、星桥集镇”。

塑造文化地标。强化各类地标在文化展示和文化旅游中的灯塔作用,建立“山、城、桥”等各类文化地标的相互眺望关系,形成系统、独特、关联的地标景观体系。临平区内大运河沿线的山地标包括超山、黄鹤山、临平山、横山、丁山等;桥地标包括广济桥、博陆长寿桥、桂芳桥、隆兴桥、保善桥等;城地标包含大纶丝厂、塘栖生态岛、水北蚕茧仓库、塘栖热电厂、东来阁、西佳阁、临平博物院、临平图书馆、临平区文化馆、中共临平历史馆、临平新天地、临平非遗馆等。


广济桥


临平山


塑造特色山水景观。结合地标、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河湾岔口、河流交汇处、山河景观界面,塑造重要历史文化点景观视廊、运河河湾景观视廊、山河景观视廊三类重要的景观视廊,形成特色山水景观格局。

构建题名景观。承袭现存的历史题名景观,恢复已消逝的题名景观,增加新题名景观,构建大运河沿线特色百景图。以杭州塘为例,构建“杭州塘北十景”,具体包括西浦斜阳、长桥月色、超峰雪霁、翠河秋色、永明晚钟、北塘夜市、广济通衢、丁河红妆、五杭古集、前溪风芦等。


临平区范围内杭州塘文化景观塑造示意图

三、交通及开放空间支撑

1、综合交通

优化轨道交通布局。强化运河周边地铁站点可达性,增设换乘站点,便于不同区域人群通过轨道交通便捷到达大运河畔。

优化水上交通布局。通过水上交通集散体系串联运河主线与支线,形成沿运河水运交通体系,并通过换乘站点与地面交通进行快速换乘;积极发展铁水、公水、河湖等联运服务,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

优化绿道布局。结合城市现有绿道布局,沿运河进行线路优化;增加运河两岸绿道作为城市次绿道,并增设多级运河绿道驿站空间;建设跨区域绿道和自行车道,增加停车换乘、自行车租赁、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塘超小径(引自“杭州发布”公众号)


临平山环山游步道

2、蓝绿空间

布局生态廊道。构建低冲击的绿色海绵屏障,提升运河沿线环境品质。

构建多级运河公园体系。以滨河绿带和滨河生态空间为骨架,布局“市级运河文化公园、区级运河特色公园、社区公园绿地”三级运河公园体系,展示运河特色文化,形成杭州运河沿线十分钟可达的运河公园生活圈。


临平山运动休闲公园(引自“临平网”公众号)


榨油厂遗址公园(引自“杭州城管”公众号)

3、特色空间

塑造“运河未来活力街区”,形成滨水小街区、临河连续界面、低多层高密度、混合功能开发的特色空间。加密“垂河直街”,形成生活友好、公交换乘便捷、两侧活跃功能、慢行体验舒适的特色街道。


塘栖古镇(张小建 摄)

四、重点版块建设引导

1、塘栖江南运河名镇核心展示园

塘栖是江南运河商贸重镇、水乡集市的活态传承地,也是传统蚕桑文化的当代体验地。塘栖镇因运河而生,运河沿线丰富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塘栖的兴起、发展与繁荣,是历史上大运河经济动脉功能的实证。广济桥是运河历史水工技艺的体现。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见证了清代中国漕运一段重要的历史,证实了塘栖是重要的漕运中转站;塘栖镇内的桑蚕种植及大纶丝厂等丝厂是历史上杭州丝绸之府美誉所留实证。

因此,规划中塘栖江南运河名镇核心展示园的展示主题包含望山见水的运河古镇风貌格局、风俗浓厚的水乡风情体验、桑蚕丝织创新传承等内容。

塘栖江南运河名镇核心展示园范围示意图


塘栖御碑码头(引自“杭州发布”公众号)


塘栖夜景(引自“杭州文广旅游发布”公众号)

2、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

上塘河是秦汉至今的大运河千年古韵见证,南宋外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上塘河开凿至今已有约2200多年,是中国大运河开凿时间最早的运河段之一。上塘河秦时称作陵水道,俗称秦河,通钱塘江。据传,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南巡会稽,自丹阳经临平到钱塘,走的就是这条水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进行拓宽和疏浚。在元末张士诚开凿新运河前,上塘河一直是大运河进入杭州城的主要通道,是漕纲运输的重要通道。上塘河沿岸的班荆馆是南宋朝廷官驿,是历史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

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的展示主题包括运河千年古韵文化、运河非物质文化及文化艺术、班荆馆相关文化及遗存、南宋运河沿线的外事馆驿文化、当代对外文化交流的展示点等。


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范围示意图


迎銮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文中规划图纸均来源于《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该规划编制单位为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片未标注出处的,均来源于“临平发布”公众号。


(风貌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