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我院与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以及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依托平台)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召开。“研讨会”旨在追踪国内外园区与城市规划的热点和难点、探讨开发区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经验、交流相关理论成果与实践案例、促进政产学研用跨界合作和推动相关领域学术与技术进步。“研讨会”历时一天半,会议议程包括全体大会、5个主题论坛、1个青年特别论坛和1个研究生论坛。
5月21日上午,“研讨会”全体大会顺利召开,我院杨毅栋院长作为会议共同主席以及大会主持人参加。超过600位学界和业界同仁通过加入腾讯会议或观看学会平台直播的方式全程参与了全体大会。我院原院长高群、原总工汤海孺、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潘蓉、规划一室副主任章建豪、研究中心谢晖、规划七室朱红波作为代表共同参与其中。
全体大会部分嘉宾与参会人员线上合影
全体大会分为开幕式致辞和上、下两个半场特邀报告,由会议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一带一路”可持续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与我院杨毅栋院长分别主持。首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研讨会经过连续四届举办已形成品牌效应,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要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是行业学术经验分享和交流的窗口,每届会议的研讨成果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随后,会议共同主席、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会长、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教授,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毅栋院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李向锋教授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百浩教授等嘉宾依次致辞。
杨毅栋院长首先非常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给予我院承办本次会议的宝贵机会,他提出,我院在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领导下,开展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一系列规划,希望借本次研讨会,将大走廊等地区的规划经验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学习各地的先进理念与规划心得,让大走廊等地区的规划编制引入新思维,迈上新台阶。
杨毅栋院长作为会议共同主席致辞
特邀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作特邀报告“长三角创新飞地合作模式与发展路径初探”,从背景条件、研究基础与科学问题、创新飞地特征、主要问题与破解之道四个方面展开;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吕拉昌教授作特邀报告“跨境创新合作:概念、框架与实证”,提出以共同目标、关系邻近、创新生态环境融通和优势互补四个维度构建跨境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志刚教授作特邀报告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政府主导下的‘一带一路’多尺度分析”;南京江北新区总规划师陈家祥博士作特邀报告“南京江北新区复合用地的规划思考”。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研究中心主任潘蓉作了题为“区域创新走廊的规划和实践——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的特邀报告,指出科创走廊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产业集群”到“创新生态”的升级,相应的规划手段也应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坚持空间管制规则,促进科创走廊空间格局的不断完善。
会场特邀报告人
5月21日下午以及5月22日上午,7个平行论坛在线上举行,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我院原院长高群、原总工汤海孺作为点评嘉宾,潘蓉主任与章建豪副主任作为主持人,谢晖与朱红波作为主题报告人参与其中。会议最后,王兴平教授在总结中对我院能够承办本次研讨会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对“研讨会”今后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展望,希望“研讨会”能够为学界和业界同仁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总师办、规划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