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17:40
初唐时期,宋璟始开沙河(即宋盐河,今中河),白居易引西湖水入运河。五代吴越时,于运河口置龙山、浙江两闸(分别位于今龙山河、中河之上),沟通江南运河与钱塘江。自北宋起,沙河塘一带“七八里间,灯火相接,无非繁盛之地”,苏轼曾有诗“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描述的即是沙河夜市万家灯火、人声鼎沸的景象。南宋定都临安后,更是“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连樯接武”。
龙山河(引自“浙江新闻”公众号)
上城区在《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中涉及“四河两园”,是文化公园建设与杭州老城结合最紧密的区域。四条河道指中河、龙山河、上塘河和运河三堡段,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重点围绕皇城宋韵、江河汇现代运河两个核心园,以及闸口白塔等特色展示点开展。文化公园的展示主题涵盖南宋市井文化、德寿宫皇城宫苑、现代水利发展、海塘文化和江河汇现代运河文化等。
上城区在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位置
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
流经上城区的中河及龙山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河道,此外还有最年轻的运河——运河三堡段,河道总长度约17公里。
上城区主要涉及的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道
中河是历史上杭州城内重要的主运河航道,见证了杭州历史城区的变迁。中河上的凤山水城门是杭州古城内唯一留存的古城门,具有历史地标作用。中河流经的皇城、德寿宫、太庙是杭州南宋都城历史的见证,沿岸的清河坊、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十五奎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杭州运河沿线的商贸繁盛,始建于唐代的凤凰寺更是见证了杭州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龙山河是沟通江南运河与钱塘江水系的重要水道。龙山河上的六处古桥、南星古泉展现了运河沿线完善的水利设施,钱塘江畔的闸口白塔历史上具有运河航标的作用。龙山河沿线的浙赣铁路、杭州机务段等工业遗存,体现了杭州水陆运输向铁路运输转变的发展历程。
运河三堡段是最年轻的运河,也是目前连通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的主要在用航道,是运河航运功能得以延续至今的关键工程。三堡船闸于1989年建成,是现今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航运起点,也是浙江水运发展的重要见证,有新航运地标作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城区的运河沿线已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60余处,类型涵盖各历史时段文化价值较高的古桥、古宅、古井、历史文化街区等。本次规划建议新增展示的文化资源拓展到水工遗址、工业遗存、历史民俗等多种类型,具体包括浙江闸旧址,宋韵文化展示中心、城东粮库等。
上城区范围内中河及龙山河沿线文化资源分布图
上城区范围内运河三堡段沿线文化资源分布图
凤山水城门
龙山河
中河
三堡船闸
二、文化景观的塑造
构建文化格局。沿河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片区。以中河及龙山河为例,自南向北依次形成七个文化片区,分别为:“山南智谷、南宋皇城、宜居复兴、望江新居、宋韵商旅、中河里坊、城河互动”。在历史与当代文化资源富集度较高的区域,形成三处文化簇群,分别为:“宋韵市井文化簇群、南宋皇城文化簇群、白塔聆潮文化簇群”。
塑造文化地标。强化各类地标在文化展示和文化旅游中的灯塔作用,建立“山、城、桥”等各类文化地标的相互眺望关系,形成系统、独特、关联的地标景观体系。上城区内大运河沿线的山地标包括吴山、凤凰山、玉皇山等;城地标包括闸口白塔、德寿宫、南宋皇城、凤凰寺、凤山水城门、鼓楼、八卦田等;桥地标包括水澄桥、化仙桥、海月桥、洋潘桥、南星桥、六部桥等。
吴山
六部桥
清河坊
塑造特色山水景观。结合地标、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河湾岔口、河流交汇处、山河景观界面,塑造重要历史文化点景观视廊、运河河湾景观视廊、山河景观视廊三类重要的景观视廊,形成特色山水景观格局。
构建题名景观。承袭现存的历史题名景观,恢复已消逝的题名景观,增加新题名景观,构建大运河沿线特色百景图。以中河及龙山河为例,承袭历史上的四处题名景观,并新增六处题名景观形成“城河十景”。承袭四景为凤岭松涛、吴山天风、玉皇飞云、万松书缘,新增六景分别为小营红巷、杭韵坊巷、太庙古韵、皇城遗韵、籍田祭农、白塔聆涛。
上城区范围内中河及龙山河文化景观塑造示意图
三、交通及开放空间支撑
1、综合交通
优化轨道交通布局。强化运河周边地铁站点可达性,增设换乘站点,便于不同区域人群通过轨道交通便捷到达大运河畔。
优化水上交通布局。通过水上交通集散体系串联运河主线与支线,形成沿运河的水运交通体系,并通过换乘站点与地面交通进行快速换乘;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与水运、运河与钱塘江等联运服务,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
优化绿道布局。结合城市现有绿道布局,沿运河进行绿道优化;增加运河两岸绿道作为城市次绿道,并增设多级运河绿道驿站空间;建设跨区域绿道和自行车道,增加停车换乘、自行车租赁、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水上巴士7号线
中河及龙山河绿道
2、蓝绿空间
布局生态廊道。构建低冲击的绿色海绵屏障,提升运河沿线环境品质。
构建多级运河公园体系。以滨河绿带和生态空间为骨架,布局“市级运河文化公园、区级运河特色公园、社区公园绿地”三级运河公园体系,展示运河特色文化,形成杭州运河沿线十分钟可达的运河公园生活圈。
八卦田公园
太庙遗址公园
3、特色空间
塑造“运河未来活力街区”,形成滨水小街区、临河连续界面、低多层高密度、混合功能开发的特色空间。加密“垂河直街”,形成生活友好、公交换乘便捷、两侧功能活跃、慢行体验舒适的特色街道。
滨水活力街区
四、重点版块建设引导
1、皇城宋韵核心展示园
皇城宋韵核心展示园是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十大核心园之一,是南宋运河黄金水道、南宋运河商贸文化的见证,代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典范。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国都,从镇江到杭州八百里长的江南运河成为南宋政权的生命线,承担首都与江北以及南部海港的交通运输。南宋时杭州成为运河终点,漕运及商品贸易大量进入杭州,形成了杭州丰富的商贸文化。海外诸国人员也通过运河进入杭州,使杭州成为了当时中外文化和物资交流的重要中心。皇城宋韵核心展示园的展示主题包含宋韵文化、南宋市井文化、德寿宫皇城宫苑、中外多元文化交融展示等。
皇城宋韵核心展示园范围示意图
杭州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项目效果图
南宋遗址陈列馆
清河坊夜景
2、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
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是现代运河的传承发展,是坚韧拼搏的海塘文化与运河文化的融会见证,也是未来城河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从杭州港艮山门码头至三堡新开航道约7公里,沟通了运河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并在三堡修建300吨船闸。三堡船闸作为现代建造的大型船闸,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相联通的重要枢纽工程,延续了古代运河的功能,是运河历史变迁,运输、交通、防洪、灌溉等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运河主线水利枢纽和重要航运设施。至今为止三堡船闸仍真实地保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格局、规模,作为运河与钱塘江重要的航道,延续了运河的活态功能。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的展示主题将包含三堡船闸浙江省京杭运河陈列馆、海塘文化展示等。
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范围示意图
江河汇综合体效果图
文中规划图纸均来源于《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该规划编制单位为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片未标注出处的,均来源于“上城发布”公众号。
(风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