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近年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增强基层规划力量,实现规划零距离方面的一项工作创新。自2021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启动驻镇规划师试点工作以来,杭州市32个镇街已配备了“专属”的规划师。这些规划师们为镇街村社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国土空间治理等提供业务支持,协助镇街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提速。驻镇规划师们大多是80后、90后,年轻有活力、专业能力强、能吃苦勇创新,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些规划师,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基层散发青春光芒和热量吧!
“张工,近期我们拟对浦沿小学进行扩建,同时要考虑周边停车位配建等问题,以保障浦沿地区教育及周边配套,你们能帮我们指导指导吗?”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中心资深规划师张建栋接到了浦沿街道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没问题,我们明天一早就过来对接。”刚挂上电话,张建栋就开始召集团队共同研究浦沿小学的扩建方案,“浦沿小学目前用地紧张,应结合周边规划情况适当向北扩建、合理确定用地范围与班级数量,在尊重原有权属的同时保障东侧沿河绿地的慢行联通与游憩功能;同时结合小学的扩建方案合理设置地下社会公共停车位并设置单独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保障学校与社会停车位交通的合理分流……”,时刻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要求,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与镇街治理能力的双向促进作用,给予街道专业的规划意见与技术支持。
张建栋是滨江区浦沿街道的驻街规划师。他从业二十多年,专业能力突出,熟悉拥江地区发展,自担任浦沿街道责任规划师以来,他积极带领团队开展常态化服务,为浦沿街道发展当好规划员、参谋员、宣传员,提供“陪伴式”服务。

读懂山水城,绘好一张图。浦沿街道位于钱塘江沿岸的“之江湾”,位置优越,生态良好,南倚回龙山、紫红岭,东有冠山,西靠钱塘江。景观风貌管控和生态景观格局构建是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读懂、读透浦沿街道及周边区域的山水格局特征,熟悉地区发展现状,张建栋带领规划师团队多次赴现场调研,深入社区座谈,开展问卷调查,并利用专业技术模拟、分析区域“山、水、城”之间的关系。协助街道在产业项目招商、选址过程中,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并从建筑高度、形态、风貌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当地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关注民生服务,助力职住平衡。浦沿街道内有智慧新天地、浦沿创智园、生态科技谷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何更有力地推动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的浦沿,彰显“国际滨”的特色,这是浦沿高质量发展中大家关注的问题。随着诺辉健康、启明医疗、泰林生物、创业慧康等一批企业的落地建设,对高品质配套设施的需求更加迫切了。“要加快健全从托幼到小学、初中的优质教育配套,为区域内的居民与就业人员提供普惠制、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冲着这个目标,张建栋协助当地政府想方设法推动“规划”加快“实施”,与浦沿街道及有关部门共同商讨近期学校的建设计划,并对浦沿小学扩建方案等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建议,提前解决学校扩建可能遇到的问题,发挥责任规划师的参谋作用。
面对面心贴心,提升服务温度。从规划师到责任规划师,增加的“责任”二字,意味着规划师既要为规划量体裁衣,又要当街道居民的“知心人”,以专业力量助力街区更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张建栋及其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十分关注民意民情,对辖区内居民关注的问题及时与滨江分局等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协助街道、社区对浦沿街道范围内居民和单位关心的规划建设问题进行答疑,提供技术支持,面对面、心贴心服务居民、企业,实现规划零距离。

(空规处、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