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智能识别放行的电子围杆、智能化运转的生产线、“一屏”显示的矿产模型、公园化的矿区景观……作为全省首批智能化绿色矿山试点所在地,近年来,建德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矿产资源领域生态化、智能化转型,走出了一条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生态引领
矿山“绿”起来
深秋的浙江安联矿业公司里,一簇簇金桂正散发着沁人的幽香。站在矿区制高点,一座湖中小岛观光凉亭跃入眼帘;矿山宕底是碧绿的湖水,与不远处杭派民居风格的白色设备用房相映成趣。
“建德是一个爱美的生态型小城市,矿企不能拖生态环境‘后腿’。凡是能种树覆绿的地方,我们全都植树植草做了绿化,并把矿山宕底传统的沉淀池、蓄水池改造成景观水池。”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一眼望过去,就连正在开采的矿山也是绿色的。
“按照浙江省、杭州市的标准,矿山开采,要边开采边进行治理,不仅要杜绝粉尘飞扬,还要尽可能减少视觉污染。”在安联矿区,整个矿山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方法采矿,形成了6个高达200—300米的边坡,其中已开采完成的5个边坡,采完一个就要复绿一个。
整个安联矿的“绿”,正是建德常年按照一流标准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的缩影。
“从2008年起,我们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建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时期,建德积极引导各矿山企业积极购置除尘设备,开展雨污截排、道路硬化、水土监测、绿化种植等,并在矿企间建立粉尘自测公示上报制度,将重点企业粉尘数据纳入环保在线监控平台。
截至目前,建德已有7家矿山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入库数居全省第二、杭州第一,全市应建绿色矿山建成率达94%。
治理加码
通道“畅”起来
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矿业效能。
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德相继开展了多轮水泥、碳酸钙、制砂等行业生态整治提升行动,制定设矿工程资源处置管理办法等长效机制,引导矿业发展从“低小散”向“高大优”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多轮整合,当地水泥企业已由新世纪初的30余家减少至7家、碳酸钙企业由400余家锐减至26家、在产制砂场由39家缩减至11家、在采矿山也从高峰期的几十家锐减至15家。
2021年,全市中期矿石总量约1486.2万吨,同比增加86%……减量提质,建德矿业总体产能不降反涨。通过“关小开大”,建德矿业生态明显清新、利税明显增多、生产明显规范,整合“红利”持续显现。
矿业效益节节攀升,生态治理紧紧跟上。
据建德市规划资源局数据统计,整个“十三五”期间,建德完成32家废弃矿山治理,其中有13家废弃矿山列入《浙江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累计边坡治理面积128.46万平方米、土地复垦面积12.01万平方米。
迈入“十四五”,以杭州“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行动为契机,建德采取雷霆行动,对在采矿山全部进一步提升“边开采边治理”方案;同时,对19个废弃矿山纳入边坡复绿、宕底美化治理,修复面积达54万平方米……不仅改善了全域山体景观效果,也提升了周边群众的生态安全感、获得感。
对于相对“闲置”的矿地资源,建德也做足了高效利用的“文章”。
在海螺水泥,企业利用厂区循环水池水面、矿山区部分空地等建设了光储一体化电站,每年可实现发电储能超过1134万千瓦时,不仅减少了企业从电网取电的成本,年均还能减少超过1.1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杭州全市乃至全省矿业节能减碳、探索矿地资源高质量再利用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数字牵引
资源“活”起来
“从启动建设数字化矿山以来,我们的资源利用率由之前的98.5%提高到100%。每吨矿山石灰石成本降低0.28元,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500万元……”2022年,尽管水泥销售迎来一波“寒潮”,海螺水泥负责人却对总体效益并不担忧,“得益于去年实施的数字化矿山建设,为各个生产环节都省了不少钱,预计今年总体还是可以和去年的利润持平。”
2022年1月,全省首批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验收会召开,海螺水泥作为杭州首个试点打造智能化绿色矿山的企业,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省首批三个智能化绿色矿山之一。
“智能化绿色矿山,是绿色矿山的升级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建设智能化绿色矿山,是浙江省矿产资源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矿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海螺的成功示范带动下,今年,杭州又有5家矿企入选全省第二批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其中,建德新增安联矿业、红狮水泥等2家,目前相关创建工作均在加速推进中。
随着矿企“卷起来”,建德矿产资源管理也加速迈向“智慧”。
2022年9月,以矿产资源“找得出、用得好、管得住”为目标,“绿矿智用”应用场景在浙江省空间智治平台上线运行。其中,由建德建设的绿色矿山子场景搭建了申报入库、动态提升、出库管理3个功能模块,可实现对绿色矿山的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建德还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安智矿”场景。
“通过‘新安智矿’场景建设,我们将打造建德的‘矿业大脑’,不仅直观展示我市矿业整体全貌,实现环保、爆破、高陡边坡、现场生产、销售,运输等一屏掌握;还可全面、实时掌握碳酸钙行业运行和企业运营情况。”建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安智矿”将全面联动规划资源、环保、交通、经信、气象等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数据流,共同为矿业企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赋能矿业高质量发展。
(今日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