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计划总结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3-02-13 09:06 浏览次数: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系统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上下一心、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空间规划跃上新台阶

1.总体规划编制圆满收官。一是体现了同心协力。系统上下协调联动,全市各部门积极配合、各区县(市)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全市一盘棋,市域大统筹。二是体现了优化布局。总规中提出的“一主六辅三城”空间结构和“做优主城、做强辅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空间发展策略上升为市委决策部署,写入了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三是体现了最大保障。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会同发改等部门把“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的省级以上600余个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从规划层面解决了项目落地。四是体现了开门规划。规划多次向人大、政协汇报,征求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面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顺利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市规委会、市人大的审议。

2.规划重要性不断提升。一是领导重视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多次听取汇报,主持召开市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了市域总规、良渚遗址周边景观控制规划、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管控细则等重要规划。二是机制保障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的通知》,落实“一张底图编规划、一个平台审规划”。完善规委会运行机制,实体化运作市规委办,专门设立规委办秘书处,优化规划编制计划管理,推动48项规划项目审议。三是聚焦重点规划。坚持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先行,统筹编制城西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要规划,推动空间资源要素向重要战略承载地倾斜。

3.规划理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型。一是更好地统筹保护与发展。深入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优先编制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管控细则、西溪湿地、良渚遗址周边景观控制规划,不断深化保护优先、底线管控思维,在守牢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底线的前提下,系统分析、综合研判,优化保障民生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空间。二是进一步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发展先有规划、建设依据规划”的理念深入人心,“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贯穿始终。比如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会上,高规格发布了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充分体现了规划引领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更加强调规划穿透落地。在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中,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建立专班与规划团队融合的协同机制,探索分区规划、专规、详规一体推进,做到驻地编规划、全过程对接,为“横向多规合一、纵向穿透落地”奠定了很好基础。

(二)资源保护健全新机制

1.耕地保护动真碰硬。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田长责任体系,会同市检察院等单位出台全省首个“林长+河湖长+田长+检察长”四长工作机制,贯通“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场景,形成耕地“人防+技防”闭环管理新格局。提高市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精度和频次,协同开展年度变更调查和卫片执法,部卫片发现全市违法占耕面积84.26亩、比例0.23%,均创近十年新低。市府办出台《关于优化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促进全市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助推市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促进“种楼”和“种田”利益分享。

2.土地整治争创试点。全市累计获批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86个,其中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4个项目列入首批省级跨乡镇试点,8个项目获得省级精品工程,均为全省第一。全年完成“百千万”工程6.75万亩,恢复耕地功能报备6841亩,补充耕地2.59万亩。钱塘区开展全市首个“万亩方”工程,耕地连片整治1.1万亩。桐庐县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探索“飞地入园”促共富的做法获王浩省长批示肯定并推广。

3.生态修复扎实推进。“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1657个整治项目全面验收,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28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出台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意见,5个项目列入全省第二批智能化绿色矿山试点。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牵头建成公园71个。

(三)空间使用质量实现新提升

1.存量盘活任务最先完成。依托数字化改革,全市存量“三块地”矢量上图,消化实现对象化精准管理;建立消化处置“日更新、半月协调、月晾晒、季通报”机制,助力盘活加速,全年完成“三块地”盘活16.5万亩,完成年初目标的132%。专班化攻坚2009-2018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在全省率先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考核全省第一。建德市批而未供处置量列全省区县市首位。滨江区、临平区成功创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土地复合利用成效明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立体开发,2022年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11.76平方米/万元,为全省平均值(18.41平方米/万元)的64%,居全省第一。探索实施混合产业用地出让,支持园区范围内以工业为主的“工业+商服”“工业+旅游”等混合产业用地出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临平、富阳和淳安均有混合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临平区净水厂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

3.工业空间加速提质增效。坚持工业用地容积率宜高则高,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全年完成标准厂房供应431万方。加大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力度,通过政府回购、增容提质、流转增效等方式累计完成低效工业用地盘活368宗14508亩。萧山区瓜沥镇群益智能家装产业社区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做法入选自然资源部《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工业项目落地典型案例》。

(四)要素保障抢抓新机遇

1.用地报批攻坚有力。充分抓住国务院稳经济政策“窗口期”,成立工作专班,采取上门走访、专题会商、集中办公等多种形式,全力做好服务指导。提出立体交通项目用地规模核定、简化基金项目先行用地报批等创新建议,在部、省用地保障政策中得到采纳。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4537亩,较上年增长24%,面积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完成23个省级以上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总用地面积近2.76万亩,项目数量、指标面积、报批速度均列全省第一。位于余杭区的西险大塘项目仅用时9天即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创下部用地预审时效新纪录,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同志表扬。

2.统筹做地平稳有序。统筹全市经营性用地做地工作,首次编制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合理确定在库年度储备规模。全年完成经营性用地收储296宗14779亩,工业用地收储294宗13246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土地出让关键节点,定期召开土地出让调度会,全力维护土地市场稳定。全年市区组织五个批次宅地集中出让,成交131宗8353亩。做好制造业用地保障,全年出让工业用地12846亩。

(五)惠民便企推出新举措

1.快速出招助力投资。迅速贯彻落实省政府扩投资“二十条”、省厅“一强二优”等意见,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关于强保障促发展优服务助推扩大有效投资的通知》《关于强化用地保障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用地核验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服务企业纾困,促进项目落地,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2.创新服务优化环境。建立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推进机制,高质量完成9项牵头创新试点任务,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多测合一”等5项试点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交房云办证”全市累计办件4万多笔,联合省市6部门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服务,杭甬不动产登记“双城通办”实现升级扩面,拱墅区首推安置房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站。

3.规范征迁加快安置。《杭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全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全年实施征地项目1246个,面积26152亩;编制审核成片开发方案 11个,涉及331片区,总面积3361公顷;完成集体土地5年以上待安置14601户。

(六)空间智治涌现新成果

局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将数字化改革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来抓。依托省空间智治平台,细化“一库一图一箱”,归集了40多个部门、505类数据,采集制作实景三维底图,形成全市空间智治“一张底图”;紧扣空间治理和服务群众需求,建设10个特色场景,强力推进贯通应用。特别是创新实施使用倒逼、比武倒逼、考核倒逼“三个倒逼”机制,每两月举行一次比武擂台赛,处室单位和基层局负责同志登台竞技,有力推动形成了数字化改革压茬推进、集中攻关的良好态势。市委深改委专题听取我局数字化改革工作述职报告,刘捷书记表扬我局“抓数字化改革有思路、有章法、有担当”。在全省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综合评价中,市本级节点入选3个市级最佳节点,20个县级最佳节点中入选4个,15个“最优场景”中入选3个,10个“最强工具”中入选1个,总体评价排名全省第一。临安区构建地质灾害精密防治体系获省深改委铜奖,获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特等奖、市民呼我为最佳实践案例。“新房交房云办证”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城市范例最佳实践(第一批)。“多规合一”、“规划一点通”应用场景等全省复制推广。我市“土地码”助力高效审批做法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上刊发。

(七)安全维稳彰显新担当

1.精准做好地灾避险。全市地质灾害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超3倍完成省厅下达我市的乡镇地灾风险调查和监测点建设任务。坚持生命至上构建地灾避险场景,地质灾害风险与隐患双控工作全面试点,有效经受住了梅汛期、台风“轩兰诺”“梅花”期间强降雨的严峻考验,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2.积极化解行政争议。持续推进“两高一低”整治,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治本”专项行动,行政诉讼发案量明显下降,首度实现了“零败复、零败诉”。市局负责人出庭46次,出庭率达100%。

3.妥善处理信访矛盾。全系统全年办理信访10410件,总量较上年下降20%。提前完成省厅“信访积案清零”任务,桐庐县、淳安县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系统无信访积案区、县(市);

(八)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奋力扛起使命担当。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遵循推进规划资源各项工作。高位推进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违建别墅整治、打击养老诈骗等重大任务,迅速落实巡察、审计等“七张清单”问题整改,用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监督严实作风。坚持局党组和驻局纪检监察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2+3”工作计划制定和执行督查机制,开展“久拖不办、久攻不下、久议不决”顽疾整治专项行动,开展5次联合督查、内部审计,发现问题68处,形成“督查-整改-销号”工作闭环。对市局督办函执行不到位、信访办理不及时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查清事实、厘清责任、督促落实。

3.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印发《关于落实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企业接待工作的通知》,党组成员带头按要求落实,规范接待服务企业9批次。建立全市规划资源系统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出让“负面清单”,促进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4.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三集”“三多”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回头看”,聚焦土地出让、控规调整等重点领域,动态排查风险点12个、剖析原因16条、制定措施36条。制定基层站(窗口)“微权力”清单,防止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二、2023年规划资源工作安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维护核心、守住初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体现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攻坚年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做实要素保障,守好保护底线,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在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亚运攻坚战中展现新作为,为杭州发展“再展雄风、再创辉煌”、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管用好用”目标,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攻坚任务。通过一年时间集中攻坚,基本做到重点地区规划编制全覆盖,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传导并落实好总规刚性要求、重要约束指标,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一是保障先行。迅速组建规划编制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调配人员力量,落实资金保障,完善机制建设,投入实体化运行。二是急用先编。将景观风貌管控、先导型基础设施、城西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包括全市16个产业园区规划作为攻坚的“置顶”任务,加快做出成果。三是一体推进。创新规划编制的理念、方法、手段,区域内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体压茬推进,防止碎片、割裂,确保规划有效传导。四是紧密对接。压紧压实属地规划编制主体责任,与部门和编制单位全过程紧密对接,推动编制规划能用管用好用。五是严格把关。把好规划的传导关、底线红线的触碰关、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关。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做到高效审查,在最短时间内审批到位。

(二)守牢“三条底线”,打造具有杭州特色土地综合整治标志性成果。牢牢守住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全年新立项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个,其中跨乡镇试点项目7个,完成已立项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0个。一是突出耕地保护。把守护耕地红线放在首位,擦亮整治底色。从解决碎片化入手,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展农田整治,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二是体现综合效益。充分依靠属地政府,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围绕整合形成合力、围绕集聚优化布局、围绕盘存提质增益,助力乡村振兴共富。三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急用先编的思路,率先编制涉及跨乡镇试点项目的、城乡联动的规划,强化规划编制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四是抓紧报批启动。试点项目争取2月获批、3月启动,强化实施的计划性,确保今年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聚焦“打好经济翻身仗”,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全力助推“抓大项目、大抓项目”,落实“项目为王”。一是强化规划支撑,确保项目用地。对于今年急需实施的重大项目,提前开展空间适配,落实用地空间。二是用好政策,推动项目实施。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制定我市服务项目实施政策,推动所有资源跟着项目走、所有要素围着项目转。加大制造业项目用地保障,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三是眼睛向内,加大盘存力度。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将土地存量的盘活与经济增量的提质紧密结合,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用好“增存挂钩”政策,分类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有效处置。四是多措并举,改进占补平衡。立足自身挖掘垦造潜力,积极申报国家统筹、省统筹耕地占补指标,开展“山海协作”异地调剂,落实好“占优补优、占水补水”。五是倾心服务,确保项目极速推进。专班化做好项目指导,积极向部、省沟通,力争项目第一时间批回。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征地拆迁、土地报批、供地拿地、项目审批实行全流程优化服务。

(四)创新耕地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整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制度,决不走先开发再保护、先破坏再修复、先违法再整改的老路。一是压实责任,强化督察整改。提请市、县、乡、村田长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保量和永农保护任务带图斑、带位置、带数量足额分解下达。用地公示接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倒逼田长责任制落实。二是人技结合,深化耕地智保。完善“探头+卫片+田长”防控模式,做到发现靠天眼地探、核实靠田长、反馈靠手机、查处靠队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三是加快整治整合,提高永农质量。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区合一”、“二区合一”,培育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新产业和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市民农园等新业态。四是加快推进耕地有偿保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耕地补充协作机制、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确保资金向耕地保护绩效好的区、县(市)倾斜。五是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优化要素配置。畅通运行市域空间指标统一补偿交易机制,促进资金资源优化配置。

(五)落实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加密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雨量监测站布点,完成57个地灾监测预警试验点建设,做好汛期和亚运会期间地灾避险,确保不死人、少伤人。二是推动回迁安置提速。接续开展回迁安置专项治理,压实年度安置任务,强化督促指导,维护好被拆迁人权益。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办证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一批群众和企业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巩固复议诉讼发案率下降良好态势。

(六)以改革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治理能力。聚焦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实战实效,纵深推进全年数字化改革。一是深化一码管地。充分发挥杭州“土地码”全过程审批服务体系优势,全力以赴助推重大项目高效实施。二是加快一图共享。持续推进核心数据治理分析、看板管理和动态更新,不断夯实底图化办公基础。三是实现一网审批。推进二手房登记掌上快办、交房云办证、带押过户等场景扩容增量,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全市通办。四是防控廉政风险。紧扣数字化改革“提效、减负、降险”目标,既要解决问题,让企业和老百姓有感,又要以数字赋能促进规范公开,全方位留痕监管,最大限度压降廉政风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