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3月27日到3月29日,在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带领下,由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十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在杭州余杭区、西湖区、桐庐县、淳安县等地开展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潘希统陪同。
在余杭区,采访团先后来到余杭街道永安村、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地下环路、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杭州西站枢纽等地,深入调研采访余杭区关于“三区三线”划定和耕地保护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工作亮点:余杭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的基础上,依托大联动网格基层力量,全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责任体系,以永安村为代表的各村社充分发挥“田长”在严守耕地红线、严控新增违法用地中的积极作用,基层耕地保护能力明显加强,形成“田长制”先行村和优秀村“永安模式”。
在西湖区双浦镇,采访团考察了该区域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案例,深入了解西湖区的土地整治格局与工作成果。
工作亮点:西湖区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对城市周边地区,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严格保护控制、积极整治修复,初步实现了“耕地优质集中连片保护、建设用地集中集聚利用、三生空间形态高效融合”的总体目标。2021年,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国家试点,同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发布《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
在桐庐县,采访团考察了桐庐县局聚焦三大理念、规划引领、三大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走出的绿色崛起、转型发展之路,感受了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亮点。
工作亮点:规划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纲”,要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为高起点上打造美丽城乡典范奠定坚实基础。《桐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初步提出打造“潇洒桐庐郡,中国最美县”的目标愿景。规划布局上,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多规合一、无缝对接。
在淳安县,采访团考察了特别生态功能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统筹空间布局和指标配置,科学规划“三生空间”,助推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果。
工作亮点:近年来,下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和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坚持耕地保护为先,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下姜村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目前已完成集体土地入市挂牌交易。以耕地保护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为基本原则,较好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下姜村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59元,2022年48818元,增幅4%,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除此之外,采访团还实地拍摄了上城区八卦田耕地保护和萧山区钱江世纪城东单元“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并对当地群众和安置户进行深入采访。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传播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本底,不断优化布局农业生产、生态、城乡生活三类空间,实现生态空间大拓展、大保护;产业空间大腾挪、大聚集;市域发展大手笔、大统筹,从而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杭州生态文明建设。
(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