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以拆改结合、有机更新的方式,打造标志性园区、标志性项目、标志性产业链的经验做法被全市推广。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违法建筑处置新路径,推动工业用地空间形态由分散零碎向集中连片调整,瓜沥镇群益村智能家装产业社区项目和衙前镇项漾村村级标准厂房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被列为全市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拆改样板。
20年前,萧山区就以“工业冲千亿、宝马赠英雄”而轰动全国,并由此进一步夯实了“全国百强县”的地位。但随着全区工业的强劲发展,因无序违建、非法占地问题衍生出的结构性、差异化矛盾,使得全区12万亩存量工业用地中“零、小、散、低”土地占到近1/3,这些用地企业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一度成为安全隐患重点和制约城乡环境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影响了全区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
为此,从2017年起,萧山区依据省市“三改一拆”行动计划,对印染、化工、铸造、卫浴等12个行业开展整治提升。他们率先从卫浴行业入手,在瓜沥镇群益村工业园区就关停60多家企业、腾空并拆除厂房建筑面积32万方,有力遏制了违法建筑无序增生的局面,也由此积累了拆改结合的经验。2020年起,萧山区围绕产业升级发展,实施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逐步探索出一套违法建筑拆改工作新模式。
统筹兼顾,服务产业优化升级
问诊把脉,摸透实情。萧山区针对存量违法建筑存在的无合法手续、厂房结构老旧、周边环境较差等问题进行深入摸排和走访调研,研究出台《萧山区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在满足土地合法、项目优化的前提下,将全区存量工业用地上的改建、扩建、重建项目及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厂房项目,均纳为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细则明确,通过重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并减免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区累计新增建筑面积394万平方米,按照平均容积率2.5计算,相当于新增建设用地2364亩。同时,通过施行《萧山区工业用地资金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与项目企业20万元/亩资金补助。目前已正式立项40个,先后有2个批次24家项目企业得到了总计2400万元的资金补助。
衙前镇项漾村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建造厂房租赁给企业发展化纤产业,旧厂房原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原有入驻化纤企业18家。然而厂房容积率低下,产业发展空间制约问题突出。在政策加持下,通过一体式统筹规划,实施空间重塑,一个新的小微企业示范园区“凤凰涅槃”。该村党委书记项建松算了一笔账:扩容升级后的示范园区,带来的年产值就有3亿元,为村集体每年新增1000万元以上租金收入,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福利,也可以用来提升人居环境。同时,借助区工业用地资金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衙前镇独创了厂房有机更新资金补助政策,在设计费用、建设费用和集体经济收益损失上进行适当补贴,项漾村旧厂房项目由此获得960万元的改造补贴,其中一部分用来补贴村民损失的收入。实在的举措,得到了村集体、企业和村民的一致认同,也给衙前镇的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精打细算,围绕效益下足功夫
谋定方能快动。为了使得有机更新项目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萧山区组织发改、经信、财政、规划资源、住建等区级部门与瓜沥镇的领导们坐在一起,和群益村干部群众一起面对面算明细账。群益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陈兴泉则是把到广东顺德、佛山等地的考察体会,连着3年拆改经历中的酸甜苦辣都搬了出来。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土地开发方案从最初的全部推倒重建,到筛选好的企业保留、拆迁不佳的企业,到最后确定为“租赁自建、出让联建、合作开发”三种开发模式并行。账越算越清,底气越攒越足。大家一致认为,这是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小散企业变现参与,最大可能保障原有企业利益,同时又引入了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操作的最佳模式。
算明白了总账,群益村就把清退的341亩土地,通过拆除重建、资源整合、布局优化,逐步打造成一个集“工业厂区、科技研发、展示体验、商业配套、人才公寓”功能为一体的90万方智能家装产业社区。据估计,这个产业社区全面建成后,入驻企业预计将超200家,年产值超30亿元,年税收超1.5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同时,清退的低效企业也有新的出路,瓜沥镇以打折供地的方式给予统一安置,还根据原厂房面积以及容积率按比例分配新产业社区厂房面积,提高厂房容积率,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助力企业有机更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创新作为,探索共富先行样板
拆改工作实施过程中,萧山区将安全、消防、环保、违建等多个问题一揽子打包处理,从根源上解决消防、结构等安全隐患。采取整体腾退、兼并重组、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成为经济规模增长的“倍增器”。通过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拓宽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来源,为共同富裕贡献实质性力量,实现“政府有为、企业发展、村民获益”的三方共赢局面。如,针对众多企业历史遗留的土地和产权问题,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主动靠前服务,通过违法用地补办、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后再将土地供给企业,帮助企业合法合规获得完整的土地和产权双证,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同时,镇街手把手帮助村集体做好产业社区规划的编制,有效融合专业设计单位、产业咨询机构和产业运营商的规划理念,实现“产业+社区”的复合功能。衙前镇环橙国际科创中心,是省级化纤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试点,项漾村通过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住房,把它与村级小微企业示范园区形成有机整体,营造了良好的持续性发展生态。针对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中无法解决养老保险指标的问题,区与属地镇街统筹结合,多方协商研究解决办法,努力提升村民们的获得感。瓜沥镇群益村由区政府承担总费用的2/3,企业按照定额承担12.35万元/人,剩下的个人部分由村民根据自身实际在8个档次内自行选择缴纳补足;衙前镇项漾村则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直接由村集体以补贴形式进行补偿。
作为曾经“冲千亿”的经济百强县,20年后的今天,萧山再次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聚焦凝力。目前,以衙前、瓜沥作为拆改试点,萧山区正在进一步探索完善违法建筑处置新路径,围绕土地审批手续、产业社区设计规划、土地开发模式等方面因地制宜,打出“组合拳”盘活土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形成产城高度融合发展的格局。萧山区“三改一拆”办负责人表示,“萧山今后将继续建设一批以‘群益智能家装产业社区’和‘项漾小微企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现代化产村(社区)融合示范区,使之成为合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萧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