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区县动态

农田守望者在行动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3-06-20 09:41 浏览次数:

初夏时节,杭州西湖区双浦镇浦塘社区,一行白鹭飞过远处水田上空,连片的田野里作物长势正旺,新挖的沟渠内,水面泛着波光。

今天是双浦镇浦塘社区田长陈洪荣巡查的日子。他和巡查员支祖龙此刻正走在田间的阡陌小路上,身后是田成方、渠成网的悠悠农田。

田长巡田 耕保责任逐级落实

自西湖区全面推行“田长制”以来,实行以村为基础,建立起“一网、一长、一田、一员”的田长制工作体系。已确定区级田长2人、副田长2人,乡级田长15人,乡级田长办公室专职人员5人,村级田长73人,村级耕地保护巡查员88人。

这支161人的“农田守望者”队伍,对全区耕地实施“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守护。

“我们负责巡查900多亩耕地,每周都会来1-2次。一旦发现存在违法占用或破坏耕地的行为,就会及时制止并上报。”陈洪荣打开手机中的巡田软件,对巡查点位进行拍照记录。

“除了可随时随地巡查上报,‘耕地智保’APP还能实时记录日常巡田情况、追踪问题进展等,让巡田工作更加高效。”陈洪荣补充道。


双浦镇田长和巡查员日常巡田 陈杭峰摄.jpg

双浦镇田长和巡查员日常巡田 陈杭峰摄


“收到上报或者发现非法占地、破坏基本农田等事件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向村级田长上报,村级田长会及时到达现场核实情况并通过软件进行闭环处置。”支祖龙说。

“今年年初至今,我们对辖区内耕地保护情况进行了30多次例行巡查,未发现非法占地、破坏基本农田等现象。”周家埭村田长周文华说。

田长巡田的过程,是将农用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制止、报告、处结等工作细化、量化的过程。

西湖区把田长巡田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零容忍”的决心遏制各类乱占耕地的违法行为。2023年至今,全区实现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卫片整治“双清零”,并落实村级田长每月不少于1 次、村级巡查员每周不少于1次巡查任务,2022 年5月至今总巡查次数已达3907人次。

此外,西湖区在成立田长制办公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纪委监委、发改、财政、公检法、规划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林水等成员单位职责,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村级田长及巡查员为纽带,落实基层违法查处联动机制,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尽早整改。同时,把田长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兑现奖惩,努力构建“田有人巡、事有人管,责有人担”耕地保护新格局。

耕地“智”保 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铁塔视频监控显示,袁家浦村长安沙岛耕地上发现疑似异常动工迹象,请速去查处。”前不久,正在一线巡查的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袁家浦村巡查员袁长林接到乡级田长办指令,火速到达现场。经查明,现地开展的是水田垦造项目的施工,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在高位铁塔视频监控的全面覆盖下,任何疑似侵占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无处遁形。

为了减少人工巡查“盲区”,自2022年5月开始,西湖区以“耕地智保”应用场景为依托,数字赋能“田长制”,积极构建耕地保护闭环管理模式。

全区56个高位铁塔探头,实现对耕地面积的24小时智能监测和预警,构成了土地执法监察的“天眼”,在降低治违工作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自然资源执法效能。

据了解,“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是对原“智慧国土天眼”系统的整体迭代升级,通过发挥高位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核心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了相关部门的土地监管视角。

“高位铁塔探头可以监察违法搭建、违规机械施工、耕地倾倒渣土……探头探测到的信息,会同步上传到‘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后台。”分局耕地保护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作为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建设的重要子场景之一,“天巡地查”应用场景已进入实操运用环节,全流程实行耕地图斑线上填报。填报环节中,属地镇街作为图斑核查的责任主体进行初步填报,西湖分局组织对填报情况进行复核,并逐个实地调查,并迅速立案查处、督促整改。

“田长制”建立了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巡查检查制度,数字化应用场景又使“田长制”如虎添翼。近年来,西湖分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紧紧围绕违法占用耕地问题“零容忍”“零新增”的工作部署要求,综合运用网格化、智能化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全领域实时监测耕地变化的执法监管模式,确保做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监管在全程”,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数字化应用场景与‘田长制’深度融合,起到了‘1+1>2’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耕地‘零’违法,进一步构建‘人防+技防’工作机制,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切实提升耕地保护监管和治理能力。”西湖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