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公告公示>公示>建议提案
索 引 号 002489647/2023-78599 公开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成文日期 2023-10-31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效性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桐庐17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3-06-28 15:00 浏览次数:

石一珺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督长效机制的建议》(桐庐17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部、省关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决策部署,我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一、已开展工作

1、压实责任,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田长责任体系。一是夯实长效管理机制。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以市田长办名义印发6个配套制度。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治理。会同市检察院等单位印发全省首个“林长+河湖长+田长+检察长”四长工作机制,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统筹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为我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夯实制度基础。三是建立田长责任体系。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田长责任体系,明确四级田长和村级巡查员,将耕地保护任务和优化整治好的粮食功能区保护任务落实到村、到地块、到人。全市10个县级田长办、155个乡级田长办已成立并开展工作,落实乡级田长办专职人员按规定履行职责。

2、智慧监管,源头防控违法占耕问题发生。一是场景全市贯通应用。建立省“耕地智保”场景市级平台,全市5095名村级田长和巡查员全员应用浙政钉“耕地智保”场景开展巡查和问题核查;安装2860个铁塔探头,数量全省第一。截至2022年底,共计开展巡查10.6万余人次,探头已预警问题1310个,巡查员全部现场核查、认定问题111个,涉及耕地面积3150亩,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违法占耕“双下降”。“人防+技防”应用以来,2022年国家卫片违法占耕宗数和面积同比实现双下降,涉及违法占耕宗地数同比下降54.24%,面积同比下降66.41%。

3、稳妥有序,完成存量耕地“两非”整治。一是提前完成耕地“非农化”整治。2022年2月起,我局全面部署开展存量耕地“非农化”整治工作,围绕考核目标,倒排工作计划,定期通报晾晒,督促指导各地抓紧推进问题整治。截至2022年11月,全市6.97万亩存量耕地“非农化”已全部分类整改。二是高效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市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杭州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成立专班、加强培训、定期调度、政策宣贯,积极稳妥推进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粮功区”整治优化面积35.57万亩,整改完成率100%。

4、探索创新,让保护耕地的地区得实惠。以市府办名义印发的《关于优化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促进全市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加大资金补偿力度,明确存在“非农化”、“非粮化”及长期抛荒的耕地不纳入补偿范围,确保资金向种植粮食的优质耕地和耕地保护绩效好的区、县(市)倾斜,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得实惠。加大耕地保护资金补偿力度,市级补偿标准不低于省级,并在不超过资金总量的前提下,对种植水稻的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偿上浮50%。市农业农村局出台《杭州市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市级财政每年稳定投入1.35亿元,建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低产田实施农地提标改造等政策扶持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部省市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以健全“田长制”为牵引,以数字化管地为抓手,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实现我市耕地数量稳步增加、质量有效提升、布局整体优化、保障更加有力。

1、严控建设占用,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严格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依据,强化底线管控,从严核定建设用地规模,严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引导建设项目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要求,坚决执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确需转变用途的,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2、尊重农民意愿,逐步恢复耕地功能。严格按照《关于耕地“两非”整治“五不准一严防”的紧急通知》,以社会稳定为先,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恢复计划,细化工作方案,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结合土地综合整治、“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粮功区扩面提质等工作,选择立地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地块,稳妥推进耕地功能恢复,稳步增加耕地总量,确保年度流入耕地数量大于流出耕地数量。

3、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大违法问责力度。一是健全完善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三倒查”机制,倒查田长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巡查员是否履职到位以及铁塔探头是否监管到位。对通过倒查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约谈,对重大违法行为挂牌督办;对严重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问责。二是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加大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和违法惩处力度,对政府主导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协同,及时预警制止,及时通报情况,及时推送问题线索,加强协同处置。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强化“田长制”,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将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的四至范围、面积、田长信息以及举报电话等,强化群众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动态监管。督促指导各地参照临安经验,加快制定村级巡查员劳务报酬保障制度,将巡查员工作补助和耕地保护实效考核相结合。常态化实施卫片违法问题倒查工作履职机制,实现手机核查即时上报,倒逼“人防”和“技防”发挥实效。

5、精准发放补偿资金,强化耕地保护宣传。一是按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下发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将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与耕地保护绩效挂钩,对年度存在违法占用耕地且未按要求及时整改恢复原状的,不予安排资金。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高标田(粮功区)的省级补助分别提高到2500元/亩、2000元/亩。市级层面把高标田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及时落实地方支出责任,多渠道增加建设投入,加强高标田(粮功区)改造提升补贴、高标田管护经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等资金保障,确保各级财政累计亩均投入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宣传、政策宣讲、咨询服务等方式,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保护耕地共识。通过以案说法、集中曝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等方式,提高社会警醒度。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监督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及时指出不足,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19日

联系人:宋刚贤

联系电话:85254655          传真:8525480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