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即开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次,市规划资源局拱墅分局用优质的服务,创下了工业项目从土地摘牌到“五证齐发”用时13天的新纪录,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吹响五连哨。
“拿地即开工”是全市规划资源部门今年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工业稳进提质的新举措,具体是指建设单位向分局申请同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发件、三证齐发”,实现“交地即交证”。
近日,杭州永明云通照明有限公司在完成2023年拱政工出一号项目的土地摘牌后,为了减少企业“来回跑”次数,分局协同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市税务局、区发改经信局、区财政局、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等部门,细化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微信服务群,倒排关键时间节点,专人“代办代跑”,形成了全方位服务企业报建的联动机制,在“三证齐发”的基础上,同一天签订出让合同和交地协议,13天内实现“五证齐发”。
“在办理证照期间,分局不仅优化了手续办理流程,还帮助我们审核材料,代跑代办,第一时间开展方案公示,公示完成即领证,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杭州永明云通照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土壤,更是“企业敢干”的信心之源,项目的加速推进得益于规资部门全面推进营商环境的政策改革,让企业对项目实现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充满了信心。
永明云通智能照明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坐落于大运河数智未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智慧网谷片区,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公司的大股东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的生产制造企业。
永明云通智能照明生产总部基地项目既是拱墅区首宗区级层面操作挂牌出让的项目,又是首例推行“拿地即开工”的项目。“五证齐发”这一创新举措缩短了项目筹建时间,真正将企业的“等待期”变为“加速期”。通过搭建“一对一”预审桥梁,拱墅分局靠前服务,开展模拟方案审查,积极对接部门全程指导,有效实现审批“减程序、并审批、优服务”的再提升,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举措,也是一次政企连心的“双向奔赴”。
该项目的落地提速只是市规划资源局拱墅分局助力全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的缩影。今年以来,分局紧紧围绕“新拱墅”“新蓝海”“新铁军”“三新”党建品牌,创新实践了一系列审批举措,支持全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一是推行招拍挂项目“拍地即服务”常态化。
分局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企业服务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对于经营性招拍挂项目,推行拍地即服务,局领导与拿地单位深入交流,主动倒排时间计划,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土地合同签订和公示时间,加快项目审批。招拍挂地块最快实现从摘牌到发证共计26天。
二是提供“线上+线下”协同多样化审批服务。
对于恒隆广场、嘉里中心、央广云听等外资或外地企业,分局在审批过程中为了减少企业跑动,提供了“线上+线下”协同多样化服务,通过网上连线、现场走访等形式,多次召开项目视频连线方案推进会,并赴现场实地踏勘,从专业角度解决项目存在的痛点及难点。
三是服务产业项目,助力配套用房细化。
为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品质,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满足创新创业人才生活配套要求,分局在区《创新型产业项目配套使用功能相关工作指引》出台的第一时间就开展审批实践,在浙数文化产业项目中明确了行政办公、展示、生活服务设施、食堂等四小类功能的配套用房设置,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分局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谋划,精准高效服务表示感谢并送来了锦旗。
四是助力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提高方案审批质量。
为了坚定不移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分局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为指导,对于杭钢工业遗产旧址、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等重要景观风貌区内的项目,创新审批模式,邀请专家一同踏勘现场,深入调查研究,走访社区获得一手资料,通过与服务对象的积极沟通,高标准推进项目方案设计,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全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规划参谋。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局之年,市规划资源局拱墅分局全体干部将坚持锻造实干担当、攻坚破难的硬核能力,以敢闯敢为的精神,躬身实践全区规划资源领域的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全力争时间、抢速度、抓重点、攻难点,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助力全区蹄疾步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走好产业强区之路,擦亮运河明珠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