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手记(二)︱丁丹丹:心怀初衷 坚守热土 用心做服务 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4-01-17 14:26 浏览次数:105

拱墅区 石桥街道驻街规划师 丁丹丹

心怀初衷 坚守热土 用心做服务 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箭春水开明镜,两岸桃花夹彩虹。

这是石桥街道“通济桥”桥墩上的铭诗。2008年,我作为小小规划师来到了城北体育公园附近,完成了我在杭州的第一个落地性项目,12年后我带领团队编制了新一轮的华丰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去年,我被聘为石桥单元驻街规划师,以全新的身份,参与石桥单元的规划建设。

十几年来,石桥街道从杭州的工业后院、仓储物流产业高地蝶变成如今的电竞数娱新高地,我也从懵懂的规划新人成为团队主干,保持不变的是一颗“用规划让生活充满幸福感”的初心。

深入参与 全周期服务规划编制

由于规划单元的行政区域划分,2023年石桥单元并入北部新城项目,由其他团队负责最新一轮控规的编制工作,我没有参与其中。

但我没有“放下”石桥。我依然协助街道进行基础资料整理,定期提供规划咨询。


丁丹丹2.jpg


“丁工,麻烦您看一下这个方案”“丁工,帮我查一下这个地块的土地性质”“丁工,下周有个座谈会,您能来参与一下吗?”……

这是石桥街道联系人“陈主任”和我的微信聊天日常。我隔三差五就会和他沟通交流,提供一些资料、决策建议,哪怕他不问,我也会主动提出“陈主任,最近有什么事需要服务?”

原下城区是我进入市规划院后的第一个经手项目所在,15年的规划变迁,从下城区到拱墅区石桥街道,从一村一规划到一区一规划,从城中村改造到安置房建设,工业搬迁、跨贸小镇、电竞公园的落地。关于石桥单元的规划资料堆满了我的书架,闭着眼睛,我都能说出石桥街道每一个地块的情况。街道有什么资料方面的需求,我总能第一时间帮他们找到。

做服务,不仅是因为驻街规划师,更是有一种规划的“乡情”驱使着我。

主动对接 全领域推动区域更新 

在线上,我协助街道进行基础资料整理,提供规划咨询;在线下,我主动对接,前往企业进行业务交流、指导和现场踏勘送服务活动。

上一轮规划中石桥街道整体推动“退二进三”,将一大批生产型企业搬离石桥。位于华丰路和石桥路交叉口的杭州轴承集团(下称杭轴集团)的原工厂被规划为住宅区,边上也将新建一所学校。

然而在最新的规划中,杭轴集团希望在原址实现工业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提升厂房容积率。工厂对学校的影响、工厂提容对道路承载力的考验……各种问题纷至沓来,方案迟迟不能推进。

我主动联系街道和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拱墅分局,就周边地块的用地范围、交通组织、建设项目布局、建设时序等问题,和企业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交流,明晰了企业诉求,分析了方案利弊,探讨了可行路径,一点点将项目往前推。

不仅是杭轴集团,中力机械等企业项目我都一一上门,提供规划服务,助力石桥街道产业结构优化。

选址论证 全流程协助项目落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随着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逐步过渡,规划模式也随之转变——落地性项目越来越多,“飘在空中”的规划也得“脚踏实地”。

控规之上,是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之下是选址论证报告,选址论证报告就是距离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项目在具体落地之前,通过选址论证,从日照分析、交通承载、市政容量、三维景观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康养院、幼儿园能否有足够的日照条件;工业厂房周围的交通能否满足货车进出;商业写字楼是否遮挡周边采光……

我把这个流程“提前”了。

在前期调研时,就将这些因素纳入控规的修编考量范围,汇总整理后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协助控规编制团队提升方案落地的科学性、合理性。

虽然不再参与具体的编制工作,但凭借着对石桥街道的熟悉,我将继续以驻街规划师的身份,竭我所能,为石桥“电竞产业强磁场 数字新城新高地”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规划力量。

(空规处)

打印 关闭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