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会议听取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保护规划》进行了审议。
会上,分管市领导代表市政府作提请审议《保护规划》议案的说明,表示《保护规划》在充分评估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落实新政策新要求与国务院新批复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轮修改完善,编制工作符合法定程序。
《保护规划》坚持全面保护理念,将保护范围从城区扩展到全市域整体保护,增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类型,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杭州名城保护体系,保护好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教育遗产、红色资源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提炼出千年都会、文明圣地、诗意江南等五方面的杭州名城价值特色,明确杭州以构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为总定位,以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典范为总目标。
《保护规划》充分衔接西湖、运河、良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提出构建“世界文化遗产群落”。突出保护“双城双轴、南宫北市、城湖一体、运河穿城”的古城传统格局和“诗画江南、灵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历史风貌,发展并营造“拥江而立、疏朗开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风貌。继承和弘扬城市传统文化,加强老字号、传统地名和街巷名称、名人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规划传导,推进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扩大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发挥有效的指引作用。
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该《保护规划》编制基础工作较为扎实,内容较为全面,比较符合我市实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从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动效应、强化规划统筹、做好传承利用、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意见。
(风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