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忠实践行新思想 砥砺奋进新征程 全面推进杭州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4-12-26 17:20 浏览次数:

忠实践行新思想 砥砺奋进新征程全面推进杭州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丁美君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思想精髓,汇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资源工作进行的深邃思考、作出的重大部署,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新时代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迅速掀起了全面系统、覆盖全员的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其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领全市系统笃行实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谆谆嘱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在加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省域先行中展现省会担当,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提供坚实有力的规划资源保障。

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鲜明导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典范

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的重要定位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的殷切期望。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时再次强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我们要牢记嘱托,厚植生态资源优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统筹规划实施传导,锚固新型空间格局。以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指引,强化底线约束,精准管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规划实施,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加强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传导衔接,推动空间规划从“全覆盖、建体系”到“优布局、强管控”转段提升,加快构建“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国土空间格局,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基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聚力保障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综合实施耕地集中、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工程,巩固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常态长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描绘“三生”和谐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塑造特色景观风貌,彰显独特人文魅力。强化景观风貌“一张图”管控,加强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世遗”保护传承,打造“三江两岸”世界级滨水区,系统构建蓝绿开放共享空间。高标准开展重点地区、重要廊道、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管控引导,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二、准确把握内涵式发展路径,加快构建集约高效城乡协调的超大城市空间利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站在“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战略,框定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要素保障,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配置强保障。围绕“两重”“两新”和“千项万亿”等重大项目,精准摸排用地需求,加大市级指标统筹,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增强土地要素对重大平台、重点片区、重大项目等优势地区、关键领域保障能力,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要锚固“创新活力之城”定位,全力保障五大产业生态圈、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用地需求,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内涵式发展”基本路径,盘活存量提质效。以低效工业用地治理为重点,打造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开展“零税收”用地专项攻坚行动,通过精准排摸、分类处置,促进节约用地、产业转型、效益提升、投资增长。深化实施“工业上楼”行动,“供地”“供楼”并重、租赁出让并举,针对不同产业分类制定用地与建筑标准,着力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对标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城乡融合促共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与驻镇村规划师服务质效“双提升”,优化乡村地区“三生”空间布局,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优质均衡。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完善乡村用地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产业落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富美,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三、牢牢守住最宝贵的耕地资源,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抓好耕地保护工作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大政治责任。杭州素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我们要倍加珍惜宝贵的耕地资源,深刻理解把握“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重大要求,真正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压实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扛稳扛牢行业监管职责,提高田长制履责实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要求,实施责任目标奖惩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制度,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建立健全耕地季度研判管控机制,严控耕地无序流出,引导耕地有序流入,确保耕地稳中有增。全力推进“多田套合”,提升耕地保护质量。党的二十大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杭州将以“多田套合”为抓手,以现状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不断优化农用地布局,全力提升“多田套合”率,让“小田”变“大田”、农田变良田。全链加强督察执法,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聚焦重点问题、重点区县、重点乡镇开展驻点督导,督察范围从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向“三区三线”管控转变,全域全链加强督察执法联动。实施违法占用耕地源头防控五大专项行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违规流出、违建大庭院、临时用地等违法问题专项整治。深化完善卫星影像共享机制,推动市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作联动,形成资源保护合力。

四、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城市范例

自然资源部门因改革而立,新时代新征程更应在改革中进一步彰显担当、展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科学谋划,提出30多项自然资源领域重要改革举措。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结合杭州实际深谋细划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承接部省改革试点任务。立足“两统一”职责,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改革,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高质量落实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三维地籍、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高精地图“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等7项全国试点和详细规划“上图入库”、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浙地智管”应用等全省试点,为全国全省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贡献示范样本。深化规划土地政策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城市众源更新,探索容积率平衡、差异化规划指标、多元化供地等举措,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工具箱。深化工商业用地改革,细分用地门类,优化规划用途,实施差异化地价修正、容积率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建立“刚弹相济”的规划传导机制,优化规划编制技术规范,探索存量空间用途转化路径,适应超大城市发展趋势。

赋能城市智慧化精细化治理。挖掘规划资源行业数据“富矿”,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推动数据互联共享,支撑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研发AI规划智能体,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建立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平台。创新数字孪生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推进数字孪生杭州和城市大脑2.0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风险智控提能升级“三年行动”,创新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宜居安全韧性高效的新型智慧城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