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手记(二十二)︱田波:让古镇筑梦乡愁 发现未来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4-05-06 14:58 浏览次数:

建德市 梅城镇驻镇规划师 田波

让古镇筑梦乡愁 发现未来


田波.jpg


2023年,我成为了建德市梅城镇驻镇规划师,这不是偶然。

建德市梅城古镇有“千年州府、梅花之城”的说法。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建筑遗产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曾评价,梅城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座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寻、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

飞跃,开始于2018年10月召开的建德梅城镇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动员会。新时代的梅城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那时候起,我就全程参与了梅城镇的规划、建设。如今,严州古府转身归来,梅城古镇日益焕新彩,我更想在自己的推动下,不忘初心,让曾经的那些规划、设想一一落地,让这座古镇寻觅历史、筑梦乡愁、发现未来。

一座太平桥

完成千年维度的时空穿越

从澄清门出发,沿梅城古镇正大街一路往北,便能看见蜿蜒东西的玉带河,横跨河面的那座石板桥,就是太平桥。

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会发现新桥下方,还能看到用玻璃罩子保护着,砖石残缺的老桥。

每当我经过这里,总会心生自豪。既有新意又蕴含着古韵,这座“叠代融合”太平桥的诞生,有我的一份力。

早在2019年4月,作为梅城美丽城镇建设的承建方,我们在挖掘梅城玉带河的河道时,也发掘了宋代的这座桥。

挖出的太平桥是由三座不同年代的桥体叠合而成。考古工作人员经过年代断定并结合现场模拟比对后,推断出最下层为宋代桥体(其桥拱处石料已开始风化),明代时期利用宋代太平桥的主体结构重新包裹了一座新桥,而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明代桥身上铺设了新的桥面。

如此不同年代叠合而成的太平桥实属罕见,如何保护这一特殊的历史遗存?我与时任梅城项目总指挥叶万生、政府特聘专家黄印武探讨。

最终,古老的太平桥上方,有了现在凌空架设的钢砼结构步行桥,既可以对古代桥梁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以解决居民的通行需求。同时利用在现场挖掘出来的部分石栏杆,采用新旧构件结合的方法,完成了新建桥身的栏杆铺设。历史与现代,就此交融。

太平桥只是一个缩影,变化的是整个古镇。在我与同事们的努力下,梅城古镇完成了百年甚至千年维度的时空穿越,老建筑在城市进程中成为可持续的参与者,古今的时空碎片得以更细微、更彻底地相互渗透。

一条瓦子街区

打造宋韵文化标识地

留住历史的古镇,也需要对美丽城镇建设成果加速转化。

立足挖掘和传承,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宋韵文化标识地,是梅城镇的发展思路。而我要做的,是通过规划设计,让风貌重塑和业态培育相结合。

位于梅城镇核心区域十字街口的南宋瓦子街区,就是典型案例。那时,如何激发梅城古镇的旅游发展,并展现宋韵文化,是大家关注讨论的重点。我依据《严州图经》的记载,经多次实地勘察,建议政府部门在原址复建宋代瓦子街区,再现宋韵梅城。

这是一条怎样的瓦子街区?我们邀请设计团队参考大量的宋代古画,做出宋式建筑风格的设计方案。在施工时碰到细节问题,我仔细翻阅《营造法式》,一一找到相应的构建图样,提供给施工方。

留存历史的初心依然没忘。还未开建时,我们发现这块地方存有一处双眼井,距今有着800多年历史了。为此,瓦子街区的规划、戏台及南宋陈列馆的布局等都做出了多次调整。

如今,瓦子街区一期已经开门迎客,二期工程已开工,双眼井也依然还在。

不久的将来,这片宋韵街区将招引文化产业入驻,发展文旅经济、网红经济、美食经济等,再现千百年前“四海商帮集聚、千车百帆喧嚣”的繁华景象。

一个展陈馆

用好推动城市更新的工业遗存

2023年开始,我正式成为梅城镇的驻镇规划师,我个人觉得,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眼界要放得更远些,不能光盯一个项目;也要更灵活些,结合镇政府的阶段性工作打配合。

比方说杭州亚运会期间,梅城镇要配合烘托亚运氛围,要建设一座城市入城口雕塑,时间紧、任务急,怎样尽快落地?我配合镇政府邀请的几位城市雕塑专家,一同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对雕塑的立意、造型、效果等多方面一一做出指导意见,并根据施工工期紧张等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材料需要调整等建议。

当下的梅城古镇,大方向大框架都已经在了,查漏补缺的细节丰满,也基本完成,但还有一大批工业遗存尚未利用,因此如何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与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是今后古镇规划、设计的工作重点。

我也琢磨着在这方面做做文章。最近正在谋划的,是把梅城镇三江口废弃的污水处理厂,改造成为睦州诗派展陈馆。

这不是空穴来风,自古梅城就有“八角亭外对诗文”的民间流传,经多次实地考察,我认为污水处理厂所处的位置,正是睦州诗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关键是,污水处理厂的原有污水处理池,特别适合用作展陈,可以大量减少政府的建设成本,结合周边的山水、瓮城,可以打造成山水为主、瓮城为次、建筑为辅的文化景点,也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

这么多年驻守在梅城,我对这方水土已然有了感情,也当然期待,我们所讲述的古镇故事,能够被世人所读懂,也能带给古镇更好的未来。

田波2.jpg

(空规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