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在全国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今年4月,杭州市发布关于推进“工业上楼”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吹响了“向天借地”的冲锋号。
毫无疑问,“工业上楼”既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必然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迸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大招。
临安区自2021年提出“产业强区”战略以来,坚持把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并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聚焦聚力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的“1+3”产业平台,硬科技产业园、玲珑工业功能区等为代表的“六大园”“五片区”,以“工业上楼”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平台扩能增效,形成点上开花、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节土地
低矮厂房变身摩天大楼
在一片轰鸣声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操控着水泥搅拌机、吊机、铲车等各类施工设备……5月15日下午,潮新闻记者在廊湾科创中心建设施工现场,看到了热火朝天的一幕。工地上,数幢高楼早已拔地而起,最高已建至20多层。“项目于去年5月动工,预计北区块今年底竣工,南区块明年竣工。”廊湾科创中心项目负责人叶来良介绍。
在建的廊湾科创中心现状
廊湾科创中心位于青山湖科技城,落户在临安“六大产业园”之一的工创园。根据规划,廊湾科创中心由多幢高标准厂房组成,其中最高的两幢双子楼150米。
廊湾科创中心效果图
150米是什么概念?这是国际公认的摩天大楼和高层建筑的临界线,达到150米的高度才被称之为摩天大楼。临安目前的住宅楼盘,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临安目前的第一高楼——万豪酒店,高度也不过160米。
值得一提的是,廊湾科创中心与万豪酒店仅数百米之遥,分布于大园路东西两侧。大园路以西早已是繁华的居住区,越秀星汇城等众多住宅小区以及青山湖宝龙城、星汇天地等商业配套鳞次栉比;大园路以东是工业区,几年前还是一片低矮的厂房,东西两侧恍若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今总算迎来了一场华丽蜕变。
工创园及廊湾科创中心效果图,最左侧楼宇为临安万豪酒店
大园路以东,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 图源临安发布 金凯华/摄
和工创园一样依大园路而建的,还有硬科技产业园。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是该园的在建项目之一,8层厂房层高以7.8米为主,每平方米最高承重可达3吨,几乎适配所有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为了方便运输,项目采用“坡道+货梯”模式,专门设计了盘旋至每层的超高标准环形车道,最长17米、重35吨的集装箱货车,可以轻松开到每一层进行装卸货,实现“层层皆首层”,即便放眼全国也具有标杆意义。
廊湾科创中心和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仅仅是临安近年来“工业上楼”项目的一个缩影。据悉,工创园共由9宗工业地块组成,其中4宗地块已完成出让,未来将引入微电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业,平均容积率3.5;硬科技产业园也已招引落地了4个项目,除了博尔玛之外,其他3个项目分别是粤浦科技、国药产业园、镁伽科技,平均容积率3.72。
硬科技产业园效果图
2022年“工业上楼”以来,临安产业平台容积率“扶摇直上”,未来将从当前的0.7全面拉高至2.5,大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当于释放3倍多的产业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工创园后续出让地块中,建筑高度最高规划200米,届时将与万豪酒店隔路相望,成为临安新的城市地标之一。
“‘工业上楼’项目的建造标准一般也比较高,不但‘个子’高,‘颜值’也很高。有不少项目外立面都采用了全玻璃幕墙,从外观上看与写字楼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土地开发利用科科长周炀认为,“工业上楼”项目彻底颠覆了传统厂房的破旧形象,避免了工业区与商务居住区城市界面上的割裂,在推动产城融合方面意义重大。
谋发展
一个园撬动一条产业链
超市、咖啡吧、食堂、会议中心、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位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滨河产业园,是临安最早的“工业上楼”项目之一。园区内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
滨河产业园一角,咖啡馆、全家便利店
滨河产业园前身是一片老厂房,占地面积80.1亩,于2018年开工建设,共建成2幢高层办公楼、7幢标准厂房和1幢生活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容积率2.38。
滨河产业园由国企投资建设,是青山湖科技城实施“大孵化器”战略的代表性项目。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聚焦“微”材料(部件)、“芯”装备、“精”仪器、“智”器械四大产业领域,招租形势喜人。“目前厂房基本上已经招满了,仅办公楼还有可租空间。现有36家入园企业,产生税收和营收的24家,2023年的产值达到17.2亿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招租率和产值,是因为这里不仅提供物理空间,还通过一系列服务、资源和指导为初创企业、小型企业的成长提供支持。” 科投集团资产运营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毛宁说。
滨河产业园内厂房,外立面颇有趣味
园区内有免费的“科技查新”、提供各行业顶尖教授专家的牵线服务,还不定期组织针对企业关心的行业最新研讨会、沙龙等活动。“我们会主动走访企业,调研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技术瓶颈等进行精准牵线。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能帮助高校的科研项目完成成果转化,一举多得。”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孙慧说。
“我们是一家研发型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60%左右。需要舒适的实验室环境满足研发需求,其次生产场地需要恒温、恒湿、无尘。所以很适合滨河产业园这样高标准、配套齐全、服务优秀的产业园,不但有厂房,还有各类配套服务,非常省心。”聚融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刘光亮说。
入驻企业聚融医疗的研发空间、生产车间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条丰富的产业链。位于玲珑街道的杭州南洋高新产业园,由一家当地民企投资建设,主体建筑为10栋5层厂房。电缆、服装、玻璃、家居……记者探访该园区时,看到了一派忙碌的场景。“我们的厂房每幢面积5500-6000m²,一楼层高达7.5米,楼上层高4.5米,还配有能荷载3吨的货梯,以招引工业机器人制造、线缆科技、纺织业等企业为主。目前出租率已有60-70%,入园企业21家。接下来两幢15层的研发大楼也将启动招租,届时也将招引更多的企业。”南洋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方向介绍说。
杭州南洋高新产业园实景
此外,一些在建项目未来也将发挥产业链招商的主力军角色。廊湾科创中心的运营主体是一家名为双湾引擎(深圳)有限公司的企业,建成后除了部分自用外,其他部分可租可售,这就意味着今后这里有望成长为一个产业集群。“按照计划,我们今年下半年就会启动招商。届时,除了招引本地的一些企业之外,还会重点招引深圳的一些优质企业。”廊湾科创中心项目负责人叶来良说。
接外溢
按下“产业强区”快进键
“工业上楼”最早发轫于香港、新加坡,在内地则起源于珠三角城市,反映的是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渴求。“‘工业上楼’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一座城市的产业竞争力,都有重大意义。通过‘上楼’,不仅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还可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娟锋如是认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临安区面积广阔,似乎“工业上楼”的迫切性并没有杭州主城区那样强。答案并非如此。
临安的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看似地域面积达,实则用于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匮乏。到底有多匮乏?数据显示,2022年临安20.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总量仅剩余0.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
临安城市面貌 图源临安发布
而就在前一年,临安提出了“产业强区”战略。产业发展需要土地资源要素支撑,向天借地、盘活存量,大刀阔斧地向低小散的老厂房开刀,也就成了临安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形势的倒逼之下,临安反而快了杭州其他城区一步,成了杭州市“工业上楼”的先行探索者。
2022年,临安实施产业用地三年滕拓万亩计划(2022-2024)。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滕拓10313.41亩,提前完成三年目标。
相比杭州其他城区,临安“工业上楼”的一大亮点是连片开发。2022年,总投资75亿元的“六大园”相继启动建设。比如硬科技园规划面积1818亩,工创园规划面积555亩,原有的老旧厂房均已拆除,新进项目全都实现“工业上楼”。
谋定而后动。这一背后,离不开临安规划资源以及相关部门的精心谋划。为鼓励与支持“工业上楼”,临安积极打破工业空间横向扩张路径依赖,出台《临安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高标准建设一批摩天工厂。同时将“六大园”“五片区”的开发建设与“工业上楼”同步推进,实际上也就为“工业上楼”提供了广袤的舞台。
截至目前,临安“工业上楼”项目共24个,其中已建成投产8个,开工建设16个。相比滨江、西湖等主城区,临安“工业上楼”项目的生产属性更强一些,尤其是以廊湾科创中心和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为代表的项目,可引入重型生产线,这就为临安承接杭州主城区的制造业转移提供了更大可能。
以工创园入驻企业普昂(杭州)医疗为例,就是因为这一优势,最终选择落户临安。“我们之前也物色了不少地方,但一直没有看对眼。直到2021年7月的一场招商会上,可以说是和青山湖科技城一见钟情。”企业负责人说,在临安的新厂房已经建成,接下来会将一部分生产线搬到临安。
花开蝶自来,梧高凤必至。去年,临安共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路特斯项目更是实现临安50亿元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拥有三大产业园的青山湖科技城,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比重更是高达58%。到2030年,青山湖科技城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80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还要释放“工业上楼”的拉动效应。
不让好项目缺地,这已成为临安招商引资工作的共识。正是因为近年来的“腾笼换鸟”、“工业上楼”,临安才有了这样的底气。满足更多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全力以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临安新一轮的澎湃发展动能已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