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 富春江镇驻镇规划师 程娟
十二载风雨兼程,富春江畔岁月留痕

一开始镇上听说派来了驻镇规划师,村民都琢磨着规划师是干啥的。回忆起最初介入乡村规划时的情形,我仍觉得哭笑不得,有村民问我,“你们就是给村里盖新房子的人吧?”
拆掉破败的旧房子,重建一批新房子,这是大多数人对乡村规划师的刻板印象。而事实上,统筹农村住房布局,只是乡村规划的一小部分。
我就职于浙江万维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规划二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是杭州市自然资源工程技师人员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和桐庐有着不解之缘。
深耕国土十二载,经历两轮总体规划,凭借扎实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操经验,我努力为桐庐县和富春江规划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作为富春江镇驻镇规划师,更是起到了“献策者”和“推介人”的双重角色。
县域“慢居生活”样板初现
连日来,浙江桐庐富春江镇石舍村的存仁堂受到游客以及当地市民的青睐,这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走进存仁堂,你就能看见桐庐剪纸等传统文化在墙上展示,富春山居图通过光影效果,流淌出动态的山水之美,这是通过营建未来乡村创业场景、数字场景、艺术(文化)场景、法治(治理)场景和文明(邻里)场景五大场景,打造的浙江省首个未来乡村场景体验馆。在这里通过艺术化的展示,让人们既可以看到乡村的过去,又能展望乡村的未来,形成传统、现代和未来的对话。
而这,只是富春江镇打造新时代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的一个缩影。
2023年是杭州市空间规划编制攻坚年,我和我的团队积极参与富春江镇慢生活体验区芦茨村等三村范围的东单元和芝厦村等六村的西单元两个乡村单元的规划编制过程,从逐个村庄调研、走访、踏勘,到和相关部门讨论方案可行性。
富春慢居县域风貌区位于富春江上游,地处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核心区域,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和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实景地。营造能彰显杭州意象、桐庐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独具特色的风貌样板区,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作为驻镇规划师,我依靠自身丰富的规划经验,仔细把控各项目在用地性质、建设强度、空间布局安排上的合理性、科学性,并给出方案修改的意见与方法,为富春江镇规划建设出谋划策,努力构筑富春山水文化的感知缩影和文艺振兴乡村的典型示范。
乐活富春江、幸福湾里、游村芦茨、艺术青龙坞、原真茆坪、未来石舍,每一个节点的打造,都充分展现独具韵味的美丽富春山居村景,在增加亮点外,也作了相应的“减法”,譬如拆除违规建筑,完成耕地整治还原山水田园风貌,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好整改后的风貌。
乐做富春江镇的产业“红娘”
土地利用问题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问题,往往还有时间上的问题,其中尤以历史遗留问题最为令乡镇头疼。
“当初已经报批的用地,为什么现在不能用了?”“明明原来是建设用地的,现在怎么成了耕地了?”“这块地有土地证,但是‘三调’是非建设用地,怎么处理?程序怎么补办?”面对村民们一连串的问题,我和我的驻镇规划师团队,针对具体问题借助各种可以沟通的机会,共同探讨老问题在新政策语境下的新办法和新路径,为每个遗留问题尽量找到一个合规合法的路径,给用地业主一个交代,也给乡镇业务人员一颗定心丸。
自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部门合并带来的规划政策变化众多,我始终不断精进梳理学习,跟上政策变化的脚步,通过项目式汇报、电话沟通、实地踏勘等不同形式,在和乡镇相关业务人员的接触中,宣贯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等老问题在新政策体系下的解决新思路。
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经过驻镇规划师团队和乡镇工作小组共同现场调研发现,部分节点存在农房风貌整体性、协调性、特色性不足,文化气质和辨识度不够,建设管理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拆旧建新,古村落、古建筑以及农房承载着乡愁,是宝藏,必须修旧如故、去芜存菁,通过功能注入,开展有机更新。为此,我和我的驻镇规划师团队、技术团队,共同探讨和多次踏勘,确定了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范围内的农房整体风格和风貌引导策略,并对新建农房式样进行引导和控制细则的制定。

驻镇,是驻镇规划师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做规划,不像在城市里建设新区。如果简单套用城市思路规划乡村,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大多数乡村本就各具特色,做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乡村去,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我在熟悉富春江镇每一个地块的同时,对于乡镇关心的产业地块也时时放在心上。在规划过程中,接触到的其他设计团队或运营团队,也不忘推介富春江镇的产业地块,乐做富春江镇的产业“红娘”,真心把富春江镇当做自己服务的热土,爱得深沉且到实处。
(空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