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高质量做好重点项目快速落地技术保障,进一步提升详规编制成果数据入库服务,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监测中心会同局详规处召开详规入库专题交流座谈会。市局编制中心、储备交易中心及市区各分局规划、审批科等相关业务负责人参会。
会上,监测中心汇报了多项详规入库提质增效服务举措,包括优化服务流程、服务承诺制、重点项目跟踪制、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等,对详规数据质检工具使用常见问题进行了答疑。
年初以来,为高效支撑全市规划编制成果入库需要,升级打造准确、完整、动态的详细规划一张图,监测中心在局详规处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服务举措,锚定目标、提早谋划,积极开展详规数据入库优化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完善基础数据及工具,全面优化服务,提升详规入库质量和速度,助推项目落地“加速跑”。
优流程,改“串联”为“并联”,开启入库“快车道”
监测中心经与详规处多次分析讨论后,发现按照原有流程,项目在局审议通过并获得批复文件后,各分局才提交正式成果数据来申请入库,在批复文件审签1-2个工作日期间,项目入库工作处于等待状态。为了充分利用这段“等待”时间,提出详规入库工作流程变“串联”为“并联”模式优化方案,即单元编制或详规局调成果可在规委会或党组会通过后,随即开展数据成果入库工作,提前质检入库,与批准文件的行文、审签流程同步进行,从而减轻后续环节时间压力。为此,监测中心对原详规入库程序迭代升级,完善预入库和质检功能,规划编制成果一经批复,核对无误后即可“一键”转入正式库,从而实现了项目“即批即用”,最大化利用好潜力时间,无缝衔接后续审批环节。
转理念,改“等转办”为“提前对接”,用好审批“提前量”
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和顺利落地,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监测中心提前介入,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参加局审会、主动对接详规处和各分局需求,对于近期要挂牌出让、重点保障的项目建立清单,主动联系、提前跟踪,优先支持保障清单上的重点项目,按需开展数据质检、提前入库、及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度并反馈。
例如,作为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临平区地铁18号线乔司车辆段上盖物业综合体项目,涵盖住宅、学校、邻里中心、公园、绿地、公共通道等多种业态,备受大众关注。按照其建设计划,监测中心靠前服务,一方面主动联系分局了解项目进度,催促编制单位提前汇交数据成果,并开展矢量数据质检工作,对数据格式、完整性和接边问题进行核查,协同修改的同时做好成果入库准备;另一方面,同步对接分局后续审签、批复流程,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出让。
重服务,改“单线程”为“多线程”,跑出项目“加速度”
为确保详规局调项目数据快速入库,监测中心认真梳理服务流程、拆解服务环节、细化服务要求,完善作业指导书,通过增派人手,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服务承诺上墙”,优化完善数据和工具,改“单线程”运作为“多线程”,集中受理、统筹分配,小组成员间可以灵活调配、分工协作,多人同步质检、审核、入库,保障项目收件后第一时间进入办理状态,不排队、不等待。对重点应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承诺2小时内完成单个项目入库,全力保障数据入库的服务响应速度。
同时,监测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自主研发入库质检工具,供设计单位下载、对规划成果数据进行“自检”,帮助提前发现成果数据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协助提高规划编制环节的数据生产质量,提升入库环节的效率。
例如,在规划成果数据质检服务过程中,监测中心发现萧山区湘湖单元和滨江区浦沿单元、长河单元因编制时序先后不同导致单元边界的道路、水系等要素的衔接存在技术误差,影响单元成果入库及后续工作开展。在详规处的指导下,监测中心第一时间协同滨江和萧山两分局相关部门及规划编制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共同探讨技术解决方案,保证详规单元成果及时入库,既提升了数据质量,也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了准确的规划依据。
下一步,监测中心将会同详规处继续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革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全面推进详规数据全流程网上服务,更好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实现入库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