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发类型:“工改商”用途转换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2013年,浙江宇浩电气有限公司先后两次在320国道沿线受让25亩的工业用地,厂房建造后因市场原因空置率高,随着航空小镇、寿昌千年古镇4A景区的打造,周边工业企业陆续搬迁,区域业态从工业逐渐向文旅产业转变。该公司计划依托现有建筑物及周边旅游景区的有利条件,打造康养产业、星级商务酒店及旅游酒店配套项目。但是,土地用途能否变更为商业服务业用地,成为企业转型发展以及区片功能完善的关键瓶颈。 2024年5月,杭州市列入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后,建德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该细则仅耗时两个月,便高效完成了地块的用地手续办理工作,通过“工改商”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实现存量厂房的盘活利用,成功化解了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6812平方米,容积率1.85,总建筑面积31144平方米,投资约2000万元,规划建设融酒店客房、康养中心、酒店配套健身及娱乐、办公楼等为一体的服务组团。目前,酒店已顺利投入运营,日接待游客300人左右,日营业额达到3万元。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 二、改造主体和改造模式 浙江宇浩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且拥有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承装修试三级的专业型企业。2012-2013年,该公司受让工业用地后因市场原因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建德市结合实际情况印发了《建德市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建德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指南》,提出了用途转换的具体要求,规范了“工改商”办理流程。顺利完成建德经济开发区SC02单元A-01地块的协议出让工作,成功实现工业用地向商服用地的用途转换,盘活低效存量厂房。 三、主要做法 坚持规划引领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该项目处于寿昌航空小镇“横岗板块”,历史上主要为横山区块工业项目聚集区,随着寿昌航空小镇的发展,产业规划和业态主要发展低空经济,该项目处在的区块已经陆续完成整体搬迁,原工业的业态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在编制《建德市寿昌镇城镇单元详细规划(2021-2035)》的过程中谋划低效用地再开发,结合实际统筹考虑建筑退距、停车配建和公共绿地。从产业发展导向和企业切实诉求出发合理规划低效用地,为再开发后续提供了上位规划依据。 项目先行先试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在存量房屋盘活利用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尚未明确,同时缺少参考案例的情况下,建德市为推进宇浩电气“工改商”项目,边探索边总结,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初步搭建了“规划调整、部门联审、方案论证、协议出让、验收换证”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主动作为,协调解决了土壤污染管控、出让金分期缴纳等问题。近期,《建德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指南》即将出台,进一步明确工业用地“工改商”的政策指引、实施条件和办理流程。在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充分带动了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 部门精准联动 合力推动项目落地 为形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合力,建德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乡镇(街道)、部门为成员单位。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城市有机更新等3个专项小组,条块结合、协同推进。工作专班指导编制了《浙江省建德经济开发区SC02单元A-01地块选址暨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方案》,规资、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从管理职责出发充分对接、协商,破解疑难问题10余个,最终形成操作性强的再利用方案,为后续审批监管奠定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盘活存量资源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该项目实施后,可盘活低效用地25.22亩,节省了新选址建设的土地指标和水田指标。企业转型酒店经营后,亩均税收可从再开发前的12.5万元/亩提高到20万元/亩,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解决企业发展诉求 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工业“工改商”,企业吃下了酒店经营的“定心丸”。2025年,预计接待人数3.6万人,年收入1080万元,利润400万元。同时,可带动周边镇村就业人口100人以上,社会效益得以体现。 优化空间布局 提升片区功能配套 项目建设优化了寿昌镇的城乡空间布局,为周边航空小镇、寿昌古镇等提供多功能服务,提升了片区配套功能和服务水平,从而为建德市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文旅共富样本”发挥了积极作用。 (利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