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发类型:片区统筹再开发)
一、项目基本情况
春建工业集中区位于春建乡东南部,处于富阳主城和新登副城的中间节点、富阳全城格局中的门户节点,南邻杭黄高铁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北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中区规划用地面积339亩,其中国有土地206亩,无证土地133亩,涉及企业21家,现状为工业厂房及办公楼,容积率1.0。
富阳区深入推进春建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着力破解发展空间不足、园区土地利用低效和产业业态落后等问题,推动集中区向“创新型、高产型、生态型、融合型、服务型”示范园区发展。2024年已完成一期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约65亩,投资金额约6320万元,今年积极推进二期低效用地再开发,二期面积约39.2亩,预计投资金额1.86亿元。
改造前
改造后
二、改造模式和改造主体
一期改造模式为4家企业进行工业用地自主再开发,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改扩建厂房5010平方米,项目投资约4400万元;杭州新祺包装有限公司扩建生产厂房4600平方米,项目投资约920万元;杭州高琦香精化妆品有限公司扩建厂房3300平方米,项目投资约500万元;杭州嘉劲宝科技有限公司扩建厂房6200平方米,项目投资约500万元。
二期通过政府收储、历史遗留用地盘活、工业用地自主再开发等多种模式盘活低效地块,改造主体包括春建乡人民政府和杭州钜捷科技有限公司。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规划引领
编制《富阳区平台外工业集中区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春建工业集中区作为富阳主城城西板块的重要一极,处于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中的杭州都市圈,距离富阳主城区9公里,规划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区。重点围绕富阳区两大平台做产业链延伸和配套,主导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装备和精密仪器仪表,区域控制指标容积率≥2.0,建筑高度≤60米,建筑密度≤60%,绿地率≥10%。
(二)严把项目准入
区、乡两级共同指导再开发后招商引资的产业类型及项目质量。依托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规划,弄清楚自身“有什么”“要什么”“干什么”,对纲、对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结合集中区现状,分产业、分行业精心策划制作高质量宣传片、宣传册、推介词,宽领域、多渠道强化宣传推介,全方位、多维度讲好春建故事、谋好集中区未来,引进适宜发挥集中区优势的产业项目,进一步打造特色产品和品牌,不断提升春建地方特色品牌形象。二期低效用地再开发引进杭州英诺维特空分设备有限公司、杭州高利塑业有限公司、浙江拓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建成后,英诺维特容积率不低于2.0,高利塑业和拓航工业容积率不低于2.5。
(三)完善配套政策
为提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绩效,2025年2月出台《关于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及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实施厂房改扩建相关指标监管的参考标准》,在充分调研周边区县及依据实际操作情形下,按照“实事求是、分类提升”的原则,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后的监管指标,根据项目所在辖区及宗地前三年亩均税收情况分级分类制定指标要求,平衡工业用地盘活效益与企业再开发意愿。
(四)细化责任分工
春建工业集中区项目列入富阳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项目库,制定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明确具体任务、完成时间、责任单位,按“周跟踪、月报告”机制紧盯项目进度,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面排查项目制约问题,加大与企业、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全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倒排节点、挂图作战确保项目稳妥推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紧紧围绕节能环保装备、精密仪器仪表两大产业基本定位,腾退低小散企业,以精准招商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助推集中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春建工业集中区盘活后,预计到202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以上;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在集中区占比达到60%以上。
(二)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深化集中区工业用地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自主开发、历史遗留盘活等模式,释放园区工业用地新空间,承载优质制造业项目。预计到2026年,土地产出效率明显提升,新增工业用地30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速6%以上;不断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和更新改造,三年累计改扩建产业空间(标准厂房)超3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2.5以上。
(三)科创动能更加强劲
积极培养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预计到2026年,制造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达到1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家、达到20家,争评争创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10家,争创绿色工厂3家。
(利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