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CSPON建设︱TIM 赋能杭州大城北国土空间治理实践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5-06-30 17:42 浏览次数:

杭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建设

(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于2023年9月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同年12月印发《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城市。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全力打造“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深度拥抱人工智能变革新机遇,大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开设“杭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建设” 专栏,专题介绍建设成效。

本期刊发《TIM 赋能杭州大城北国土空间治理实践》

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的核心数字底座,发挥着破除数据孤岛、贯通治理链条、实现动态闭环智治的关键支撑作用。杭州在CSPON建设过程中,聚焦城市能级跃升的重点片区——大城北地区,探索构建基于TIM的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周期协同管理模式,打造全空间覆盖、全要素表达、全流程监管的空间底座,破解跨领域壁垒,实现多维度信息协同智治。

构建多元架构,实现多维融合

按照“区域全空间覆盖、全要素表达、全链条融合、全周期闭环”思路,构建技术、内容、网络多元架构。在技术上,形成“数据-实体-要素-知识-场景”五层联动的TIM技术框架;在内容上,实现基于人地耦合、业务关系的要素串联,构建起全流程管控体系;在传导网络上,设计规划、项目、治理等要素传导图谱,让各类决策支持信息通过网络到达规划、选址、审批、用地、工程、评价等全链条决策场景。


图:杭州TIM总体框架图.png

杭州TIM总体框架图


强化全周期赋能,实现空间精准治理

实现TIM+规划精准传导。从空间功能传导和指标要素管控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TIM的规划传导监测应用,将上位指标分解至详规单元,实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纵向传导和横向协同,确保同一地块规划要求精准衔接、全要素落地。

强化TIM+空间智能管控。通过TIM抽取各类规划的空间要素和指标管控要求,关联融合三级三类规划的管控要求,转译重要控制线等管控要素及审查规则,辅助规划编审、项目审查、方案比选,提高空间治理智能化水平。

建立TIM+项目管理体系。基于TIM融合大城北生态、文化、产业、设施等多维管理要素,关联项目全周期各阶段属性信息,实现一键穿透查询、一览项目“前世今生”。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开展实际指标与批复指标的比对分析,自动预警差异指标,加强规划实施智能监督。

实现TIM+配套设施动态感知。通过感知单元内公服设施的建设现状、规划情况,结合历年变化情况比对,评价区域内公服配套水平,用地布局和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实施度,开发强度适宜性,实现“规划蓝图”与“现实图景”的动态校准。

点击播放视频


实现全时服务,保障规划图景全方位呈现

保障多跨协同共治全升级。集成大城北地区调查、规划、供地、审批、登记等全周期管理数据和10余个相关部门30余类社会经济信息,形成全空间、多要素、动态更新的数字底座。植入45类规划审查规则与60余项智能管控要素,辅能规划编制管理,提升审查效率30%以上,有效解决了环节割裂、业务断层、追溯困难等痛点。

保障地区开发保护全升级。实现大城北区域“双十百项千亿”工程计划423个建设项目的项目审批信息和项目现场摄像头信息互相关联,助力区域内20个标志性项目,100多个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信息互通监测,实现项目建设从线下实地督查到线上实时服务的治理转型。

保障地区有机更新全升级。通过多要素关联动态体检评估,精准识别出待更新区域,推动规划全周期从线性流程向生态闭环演进,为大城北地区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升级提供支撑,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

点击播放视频


下一步,杭州将推进TIM+AI规划智能化的深度应用,形成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全周期闭环、多部门联动跨越治理的空间治理新局面,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范式”。

(空规处、监测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