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是项目落地、产业布局的“先手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紧扣“成片开发、权益保障、机制创新”三大主线,探索形成“规划引领、部门协同、模式革新”的要素保障体系,为重点项目落地和区域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规划引领,下好土地征收“一盘棋”
土地征收并非简单的资源腾挪,而是区域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创新实施“成片开发与计划挂钩”机制,将土地征收与区域战略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规划衔接。高站位推动、高标准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立“三年滚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双轨体系。确保成片开发方案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同频共振,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用地需求。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统筹产业、生态、民生多元需求。同时,兼顾科学性与经济性,形成“功能组团+配套单元”的开发结构,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三是优化方案编制。健全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标准,细化业态融合规则,打破部门壁垒,强化与宏观政策、区域战略的联动。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根据政策及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编制重点,从源头提升方案可操作性。
强化联动共治,织密权益保障“一张网”
土地征收的核心是平衡发展与民生。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高度注重民生权益的全方位保障,通过多部门联动与创新机制构建权益保护网。
一是创新认定机制。针对“三调”成果中耕地因种植结构被误判为林地的问题,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创新地类认定机制。对依法承包耕地上的非粮作物,经联审后恢复耕地属性,确保补偿标准合理。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镇街、区农业农村局三部门联动机制,以承包经营权证为基础,结合卫星影像、实地勘测等多源数据开展复核,显著提升认定准确率。三是保障群众权益。通过“阳光征迁”、机制创新等方式有效减少因补偿标准争议引发的信访矛盾,切实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深化机制创新,打造补偿安置“新标杆”
传统房屋补偿模式周期长、成本高,易引发矛盾。临安分局创新推出“货币化补偿+限价房”安置模式,实现“补偿即安置、安居促发展”。
一是创新安置模式。创新推出“货币化补偿+限价房”安置模式,实现补偿与安置同步完成,货币补偿即时兑现。限价房购房资格与补偿面积挂钩,且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二是缩短安置周期。通过大幅缩短安置周期,节省过渡费和人口变动认定产生的费用,有效降低成本。三是推动社区融合。全区统筹建设限价房社区,通过公开摇号分配房源,打破“就地安置”惯性。不仅加速了城中村社区化进程,还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和配套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征收促发展、安居助和谐”。
土地征收是发展之需,更是民生之依。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将持续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以土地征收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走深走实“高效征收、和谐征收、可持续征收”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