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市局动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特别报道︱推动山水杭州国土空间实现美丽跃迁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5-08-15 09:29 浏览次数:

晨曦初照,西溪湿地内,绿波仿若轻纱缭绕,游人悠然穿梭于藕花深处,追逐着清晨那一抹粉嫩娇颜;正午时分,杭钢公园周边的产业园内,数字浪潮澎湃涌动,“中国算谷”正迅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可观动力;夜幕降临,临平乔司未来农场中,消暑纳凉的游人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回荡在都市田园间……

这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奏响了城市与乡村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恰似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人们眼前徐徐铺展。在这些令人陶醉的风景背后,凝聚着杭州规划资源部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的践悟与笃行。


1.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同一盏明灯,为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二十年来,杭州将这一理念全方位贯穿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规划引领、工程牵引、示范带动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以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和高效率的资源利用,为杭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实现了从个别区域突破迈向全域协同发展、从资源单一维度管理转向系统集成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旋律。

规划引领从“点上”增绿到“系统”护绿暑假里,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内热闹非凡,大小考察团纷至沓来,沿着“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篇章脉络,探寻杭州从西湖畔温婉秀丽的“小家碧玉”蜕变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后的规划“密码”。

“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杭州全方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筑牢了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的根基。”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亲历了上一轮城市总规修订及首版美丽杭州行动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一时期,杭州在规划引领下,全面开启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征程,相继实施了西湖、西溪、运河、三江两岸、湘湖等一系列综合保护工程。还湖于民,严控西湖周边建筑高度,全力维护“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城湖空间关系。尤其是在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极具前瞻性地规划保留了西溪湿地,其规模堪比纽约中央公园,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绿肺”;全域范围开展美丽杭州行动,持续加大公园城市建设力度,力求让每个城区、副城都拥有专属的“绿心”。

“2018年以来,随着全国‘多规合一’改革的推进,规划资源部门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城市保护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与乡村在自然资源管理层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这一过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引领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与升维。

去年10月,《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获国务院批复,《总规》紧扣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这一城市愿景,把“一主六辅三城”的城镇发展空间巧妙融入“三江两脉八带”的生态大格局,生动诠释了“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自然中”的理念,引导城市内涵式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协同共进。

“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更偏重于城市范畴,而作为全市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规》自启动编制之初,便着力引导将城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的协调统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规》着眼拓展优化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引领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下一步,杭州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总规》为统领,聚焦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工程赋能以“加减”之法促空间治理小雨穿透云层,洒满山丘、田野,将杭州大地上的一个个村庄洗刷得熠熠生辉:小古城村、青山村、横一村、联盟村……夏日里,这些散落市域的“绿富美”村庄各美其美,访客络绎不绝。

“真没想到,我们一家人也能依靠家门口的山水资源过上好日子!”暑假里,桐庐县百江镇联盟村村民姜雷彬经营的桐庐榔树下精品民宿订单不断,生意火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姜雷彬见证了联盟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巨大变化:整治以来,村里的抛荒地摇身一变为优美又高产的景观大田,老旧农房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乡村会客厅,河堤焕新成为“最美绿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去年,光民宿经营这一项,我们家的收入就超过了30万元。”

更令他感到振奋的是,在他家民宿的示范引领下,目前联盟村逐渐形成了民宿集群:全村现有民宿20家、农家乐5家、咖啡馆3家,相关经营主体在去年的营业收入已超过800万元。

让姜雷彬与村民们吃上“山水饭”的,正是杭州于2018年全面铺开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近年来,杭州将土地综合整治视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深化、‘千万工程’再出发的抓手引擎,在破旧立新、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乡村‘颜值’,创造生态‘价值’。”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强大牵引作用,规划资源部门结合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机制优化等核心工作,引导基层镇村打破对土地资源价值的传统认知局限,推动基于土地的自治共治,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打开乡村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注入充沛动力。

据统计,七年来,杭州累计获批土地综合整治工程114个,覆盖11个区、县(市),68乡镇(街道)650个行政村,投入资金超900亿元。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市域累计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5万亩,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8万亩,垦造耕地(含旱改水)2.6万亩,建设用地复垦项目1.8万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2.5万亩……杭州加速实现从“土地管理”向“空间治理”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共同富裕拓宽新渠道,为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为城乡融合提供新路径。截至目前,已有余杭径山、临平乔司、桐庐横村等16个项目获评省级精品工程,其中西湖双浦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余杭径山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

除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加法”,在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的过程中,杭州还通过山水生态修复的“减法”,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新世纪之初,杭州部分地区还存在矿山过度开采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近二十年,杭州陆续关停了一批开采水平低、环境风险高的矿山,实施“提前关停+生态治理”,消除生态隐患,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全市在采矿山数量从二十年前的646家锐减至88家。同时,对生产矿山持续迭代升级,全市已建成9家智能化绿色矿山、10家基础数字化矿山,形成智慧矿山建设示范矩阵。

借力“亚运”东风,杭州在全域实施1657个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治理修复了损毁山体面积约8万亩,联动治理地质灾害风险30余处,自此市域沿高速、高铁、高架、钱塘江、富春江、千岛湖可视山体裸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处处废弃矿山变成了耕地良田、市民可亲近的生态公园,有些宕底整理出来的大片矿地,也“驶”入了区域发展重大项目的“快车道”。

示范牵引从“盆景”样板到“风景”长卷7月12日,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共同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实践案例集——西溪湿地、杭钢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杭州样本”引发关注……

“近年来,杭州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进程中,高度重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推动从山水到林田、从城镇到乡村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现经济、生态、文化等效应多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最初打造的个别“盆景”式示范点,逐步发展成为如今随处可见、蔚然成势的“风景”,一幅生生不息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卷,在杭州大地徐徐展开:

在西湖,曾因人口膨胀、过度开发、工业污染而陷入“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生物锐减”困局的西溪湿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原则,统一规划、修复开发,探索形成湿地为“玉”、周边为“金”,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金镶玉”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的共赢之路;

在拱墅,昔日关停闲置的杭钢工业基地,通过“规划统筹、生态修复、多元开发、长效运营”组合拳,已蜕变为数字产业高地与市民生态乐园。依托改造后的空间,公园内举办了草莓音乐节、风暴电音节等大型活动,单次活动吸引人流超3万人次,带动消费8000万元,新媒体传播量破亿次,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在余杭,于20世纪90年代关停的瓶窑镇长命废弃矿山,经规划资源部门修复治理、化腐朽为神奇,打造为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审美、山体生态与建筑神韵融为一体的宋韵传世项目——杭州国家版本馆,成为废弃矿山、矿地资源修复再利用的典范;

在富阳,原新桐建材程浦村砂岩矿山体生态治理工程完工后,宕底整理出来的近300亩矿地,“变身”引资超20亿元的全省智慧水务示范引领性标杆项目,目前项目一期3栋厂房已结顶,预计年底投产用于大水务智能装备制造,加速“蝶变”为产、学、研、展、销、培、维为一体的全涉水生态链产业园区;

在临安,一个沿329国道实施的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国道两侧形成8个“千亩方”“百亩方”,连片耕地面积突破万亩大关,“多田套合”率从原来的72%提升至100%,不仅有力推动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构建起更加高效集聚、生态优美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还为沿线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租金收益,促进当地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进而带动临安东西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共富共荣;

在建德,海螺绿色矿山通过智慧化的开采技术和严格的环保措施,实现了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标杆典范。2021年起,在规划资源等部门的指导下,企业还利用厂区循环水池水面、矿山区部分闲置空间建设了“光储一体化”电站,实现每年发电储能超过1134万千瓦时,不仅减少了企业从电网取电的成本,年均还能减少超过1.1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杭州全市乃至全省矿业节能减碳、探索矿地资源高质量再利用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青山绿水共为邻,一草一木皆烁金。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杭州将坚定不移地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持续创新规划理念,优化整治举措,完善政策路径,持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推动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大力量。


2.jpg

(杭州日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