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造产业园东区(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青山湖科技城单元横畈产业园中部,东至大康路,南至泉口街,西至大园路,北至市地街,占地约1153亩。2010-2017年间,某公司通过分期拿地,取得该地块。后因该公司破产清算,该地块由新锦集团于2023年通过司法拍卖全部拍回。该地块内建筑均为平铺式大厂房,平均容积率仅0.54,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极度浪费。作为横畈片区入门口,产业园原有用地模式既不利于展示青山湖科技城现代产业都市形象,也不契合现阶段土地资源紧缺情况下高质高效的用地要求。2024年5月,以临安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四年行动计划为契机,该地块被正式列入八大“工业型”片区再开发计划。
改造后效果图
新锦集团将该区块1153亩土地产权登记在其名下的杭州市临安区国瑞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对该区块的改造过程中,以控规调整为规划基础,以打造智能制造为主的街区式产业社区为目标,深入开展片区城市设计研究。在规划设计层面,经过反复考察、踏勘、研讨,将片区地上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1.2万平方米提升到193.1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由原来的0.54提升到2.80。整体改造模式紧扣“低效用地再开发”原则,结合区块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提高区块内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功能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及商业配套项目设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界面形象。
该产业园区块建设过程中,各方通力合作,结合区块实际情况,探索出一些新模式、新做法、新路径。
一是精准规划,构建高效产业格局。结合历史成因、现实现状和城市发展需求,各主管部门协商将该片区划分为提升改造区块和部分过渡区块。其中,过渡区块主要为浙江启尔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产业化基地项目和杭州阳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拟用过渡空间,总用地约207亩。剩余946亩用地则为提升改造区块,由可出让工业用地、可出让商业用地、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三类用地组成。在明晰主导产业方向的基础上,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发展导向,着重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力求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二是政策扶持,激发项目建设活力。为加强企业落地意愿,各方协同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土地、财政、金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土地政策方面,《临安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四年行动计划》《临安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相继落地,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准。财政政策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产业园内厂房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依据建设规模与投资强度给予相应资金补贴。金融政策方面,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再开发项目的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简化审批流程,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三是创新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能。结合产业导向与企业实际使用需求,在项目设计上就承重、层高、人车分流、货运通道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同时,注重与周边区域的规划衔接,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如此,还引入社会资本高效整合资源,在优化项目设计与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附加值。
该区块项目建成后,预期将在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新制造产业园东区地块街区建成落地将有效盘活大量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工业上楼”等创新模式,大幅提高园区内土地容积率。同时,在规划设计上,鼓励工业项目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仓储等设施,将进一步拓展空间利用范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为高效、集约的利用,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二是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产业园东区地块的建成投产将有力推动青山湖科技城在智能制造、高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系统性构建“规划引领—平台筑基—孵化加速—生态赋能”的全链条培育体系。此外,产业社区建设这一创新模式,将在园区内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有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紧密协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经济与社会效益逐步凸显。今年上半年,青山湖科技城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5%。新制造产业园东区这样的街区式产业社区落地投产,将吸引更多极具竞争力的企业入驻,从而为整个青山湖科技城区域注入新质生产力。同时,由高新技术研究基地与平台构成的“创新矩阵”也将吸引更多人才来临就业。人才、产业、创新,终将聚链成势、相辅相成,为临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创新破局、产业提质的高质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