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问题逐一讨论”“立面调整需复核面积与高度影响”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这一幕,正是西湖区创新推行“审验联动”模式的缩影。面对工程审批“接力赛”、监管验收“中梗阻”等难题,西湖区以流程再造、服务前移、数字赋能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三全”(全域覆盖,全程智治,全链协同)的批后监管全周期服务新格局。
流程再造打破审批“马拉松”,跑出服务加速度。
模拟审批超前介入。在工业用地挂牌前,专班提前介入指导设计方案,开展审批流程预演,平均为企业节省报批时间49天,实现“拿地即公示”。整合重构审批链条,将11项串联办理事项纳入“一链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办理时限由11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
增值服务全程护航。西湖区创新推出12项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务清单,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动态管理。通过加强开工前提醒、安排“点对点”的过程跟踪及主动服务,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与规划不符问题,及时会商相关业务科室研提处置意见,督促指导项目合规建设。
核验合一减负增效。西湖区率先落地杭州市“竣工规划核实与用地复核”二合一改革,申报材料精简40%,项目平均核验时长缩短50%。2022年以来,累计召开审验推进会39次,破解项目难题300余个。针对亟需交付投入使用的重点项目,积极落实进一步做好规划资源要素保障要求,探索实践“带条件规划用地核实确认”新模式,有效破解项目落地“时间紧、任务重”难题。
数字赋能云上监管“零时差”,智治提升精准度。
云端服务破时空。全面推行“云验线、云验收”模式。利用数智技术实现远程监管与核实,变“双腿走路”为“数据跑路”,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目前“云服务”已覆盖项目百余个,平均节约现场踏勘时间50%以上,显著提升项目验收竣工效率。
“一张图”统管全域。整合杭州市业务协同平台、规划数字档案馆、浙地智管等系统,探索建立“批后监管智治平台”,归集全区300个在建项目5000余条数据。通过GIS系统实现“一图统览、一键预警、一网处置”。
智能审查提效能。积极探索应用CAD数字化图件比对技术,选取项目试点自动识别图纸差异。审查周期缩短30%,准确率达99%,有效减少人工核验误差。
协同联动打通监管“断头路”,织密服务保障网。
标准先行强规范。西湖区首创《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内部操作手册》,明确审验衔接、跟踪管理服务、协同管理等管理服务要点、操作流程、常见问题“三张清单”,让监管人员“一把尺子量到底”,强化业务协同、靠前服务。
靠前服务防风险。建立“许可发放—过程跟踪—竣工核验”全链条服务机制。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同步发放《建设须知》《依法建设责任书》等,并要求企业及时比对施工图与报批图差异,强化源头风险防控。
跨域联动破壁垒。加强与住建、交警等部门的协作,构建“问题共商、信息共享”机制。某划拨类项目因绿化带调整涉及多部门权责,通过专题联席会一次性明确整改路径,避免重复沟通循环。
改革未有穷期,奋进正当其时。下一步,西湖分局将继续深化“审验联动”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加快构建“三全”批后监管新格局,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